三國這段歷史,應該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一段歷史,一方面是三國的確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猛將如云謀臣如雨;另一方面則離不開《三國演義》等藝術作品的功勞。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三國容易讀錯的人名。
曹魏
荀彧(xún yù),小時候我們老是讀成“茍或”的人物,歷史上可是大名鼎鼎的“王佐之才”。雖然《三國演義》里荀彧出場也很多,但讀完史書,相信絕大多數人對于荀彧會有重新的認識,他不單是和諸葛亮一樣的頂級戰略家,也是忠心漢室的忠臣。
曹叡(ruì)。魏明帝曹叡,有的也記作曹睿,在位十三年,頗有建樹,為政治國不遜其父曹丕,與曹操、曹丕并稱“魏氏三祖”。可惜曹叡英年早逝,不然司馬懿也沒什么機會能夠謀權篡位。
鐘繇(yáo),曹魏重臣,全能型選手。在軍事、政治、書法等領域皆有造詣,其中尤以書法為甚,有“楷書鼻祖”之美譽。鐘繇在曹魏建立后位至三公,兩個兒子鐘毓、鐘會也都非常有才華,鐘會最后謀反有點出乎意料。
夏侯惇(dūn),曹魏元勛,曹操最信任的宗室將領,基本上是僅次于曹操的最高統帥。網絡上有段子調侃,夏侯惇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盡管屢戰屢敗戰績感人,但官卻是最高的,官至曹魏大將軍。
毌(guàn)丘儉,曹魏名將,魏明帝曹叡的小伙伴。在遼東曾兩度擊破高句麗,打得其幾近亡國,255年聯合文欽反抗司馬氏,其后兵敗身亡。這里簡單說一下毌丘是復姓,單名一個儉字。
丁廙(yì),丁謐(mì),鄧飏(yáng),這三位基本都是曹魏的官二代,和曹爽、何晏等天天勾搭在一起,后來被司馬懿誅殺。羊祜(hù),魏晉名將。西晉開國重臣,出身泰山羊氏,其姐姐嫁給了司馬師,德才兼備,在晉滅吳一事上建立了不朽之功,與東吳名將陸抗有“羊陸之交”的佳話。
蜀漢
劉禪(shàn),阿斗的大名,劉封,劉禪,從“封禪”這兩個字可以看出,劉備心志廣大。 傅肜(róng),蜀漢將領。夷陵之戰劉備戰敗,傅肜慷慨戰死;傅僉(qiān)蜀漢將領,傅肜之子,蜀漢滅亡時戰死,父子兩人可謂滿門忠烈。
彭羕(yàng),蜀中官員。此人有小才,卻是一個狂人,命途多舛,下場凄涼。秦宓(mì),蜀漢官員,有才學,《三國演義》里有“難張溫秦宓逞天辯”的橋段,史書里也有相關記載。
費祎(yī),蜀漢四相之一(其余三者為諸葛亮、蔣琬、董允),繼諸葛亮、蔣琬掌握蜀漢朝政,后被魏國降將刺殺。呂乂(yì),蜀漢官員,愛好讀書彈琴,沒有存在感。 郤正(xì),蜀漢后期官員、學者,后隨劉禪降晉,教劉禪不要說“此間樂,不思蜀”。
東吳
步騭(zhì),東吳重臣,官至丞相。為人性情寬宏,文武兼備,曾遠征交州并平定叛亂;潘濬(jùn),本是關羽的搭檔,以荊州從事的身份留守荊州。呂蒙偷襲荊州,孫權親自勸降,歸吳后得到重用,為官正直、多有建樹。
周魴(fáng),“周魴斷發賺曹休”的橋段大家肯定不陌生。另外周魴是周處的父親,還記得學生時代的《周處除三害》嗎;闞(kàn)澤,東吳大臣,學問家;諸葛恪(kè),東吳重臣,諸葛瑾之子,自幼聰明,后在政變中被殺害。
媯(guī)覽,吳丹陽大都督。后與郡丞戴員(yún)謀反,殺死太守孫翊。孫翊死后,媯覽想霸占孫翊妻子徐氏,后反被徐氏聯合他人殺死;孫綝(chēn),孫堅弟弟孫靜的曾孫,東吳后期的權臣。
除了以上所列,還有許多容易讀錯的名字,比如劉諶(chen)、韓暹(xian),董旻(min),李傕(jue)、郭汜(si)、橋蕤(ruí)、馬日磾(mì dī)、何颙(yóng)、朱儁(jùn)、蒯(kuaǐ)越等等。當然以上只是小編能夠收集到的,歡迎大家指正、補充。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呂思勉《三國史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