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在線 王磊
5月7日晚,河南焦作市民鄭先生在網絡平臺下單了康福得足療龍源世家店兩份196元的“足療+全身按摩”套餐服務。8日凌晨,鄭先生與妻子趙女士一起到位于豐收路轉盤西南角處的康福得足療龍源世家店進行消費,卻在接受服務過程中遭遇意外。據鄭先生描述,因一名年輕男技師操作修腳刀具失誤,導致趙女士腳部被嚴重劃傷,傷口深可見肉,難以正常行走。然而,事發后商家的處理態度令夫婦二人倍感憤怒。
據鄭先生提供的消費記錄顯示,夫婦二人于5月8日凌晨3點多在該店完成消費結算。受傷后,兩人當即向店內經理反映情況,但對方僅提供創可貼處理傷口,并稱“需向老板匯報”。次日,店方始終未主動聯系。鄭先生夫婦再次到店詢問時,工作人員以“店長回老家、經理休息”為由推諉,甚至直言“我只是打工的,解決不了問題”。無奈之下,鄭先生選擇報警。警方到場后對工作人元進行了批評教育,并要求店方妥善處理。
然而,事件后續發展更令消費者心寒。第三日,店方經理致電稱“協商后”解決方案為贈送一張兩小時體驗卡。趙女士因腳傷無法穿鞋,生活嚴重受阻,店方卻未表達任何歉意或關切。鄭先生表示:“傷口至今未愈,商家不僅不承擔責任,還想用體驗卡敷衍了事,這是對消費者的二次傷害。”
事件發酵后,鄭先生夫婦通過朋友將其遭遇發布至短視頻平臺,卻很快收到了康福得足療的投訴。商家稱“經核實,該用戶未在門店消費”,并指責其發布內容為“惡意詆毀”,導致品牌商譽受損。對此,鄭先生出示了消費轉賬記錄、報警記錄、與店方的通話記錄等證據,直斥商家“顛倒黑白”“無恥甩鍋”。
法律人士指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應保障消費者人身安全,若因服務過失導致損害,需承擔醫療費、誤工費等賠償責任。商家若確存在服務過錯,卻以“無消費記錄”為由否認事實,甚至指責“惡意詆毀”。可能構成名譽侵權,和對消費者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的侵害。
事件中,足療店使用修腳刀具的合法性問題也引發質疑。法律人士稱,部分修腳工具可能被歸類為醫療器械,需取得相關資質方可使用。若涉事門店未具備資質,其操作可能涉嫌違法,監管部門應介入調查。一名從業者表示,“行業內對此類工具的監管仍存在模糊地帶,亟待相關部門明確規范。”
近年來,預付費消費、服務安全等問題在足療行業頻發。例如,重慶某足浴店以“養生排毒”為名誘導老年人高額消費,常州某足浴店因銷售無資質抑菌產品被投訴。對此,消費者需提高警惕,選擇合規商家,優先查看商家資質、員工健康證明,參考過往口碑。如遇服務糾紛,需保留完整證據,包括消費記錄、付款憑證、現場照片或視頻等,必要時對溝通內容進行錄音或錄像。若協商無果,可撥打12315投訴或報警處理,也可通過12345、市場監管部門等渠道維權。
鄭先生夫婦在焦作康福得足療的遭遇,折射出部分商家社會責任缺失,商家的經營合規性及社會責任意識備受質疑。業內人士呼吁,監管部門應加強行業巡查,對違規的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同時推動修腳工具使用標準、網絡平臺消費規則等細則的完善。消費者亦需理性看待促銷宣傳,避免輕信口頭承諾。
截至5月10日,康福得足療未與鄭先生夫婦做進一步積極有效溝通,涉事門店仍未就賠償方案與消費者達成一致,事情還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鄭先生夫婦表示,目前正在整理投訴舉報材料,準備向相關監管部門提交投訴,同時不排除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本網將繼續關注事件進展。
責任編輯:高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