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像兩套共用一堵墻的“一房一廳”套房:上為心房,下為心室。中間的墻(房間隔和室間隔)防止血液自由流通,必須通過泵送系統循環全身。若左、右心房間的墻出現破洞(房間隔缺損),左心房的血液就會流向右心房,形成異常分流,這就是房間隔缺損的危害根源。
25歲的患者楊女士和35歲的患者余女士都被確診為房間隔缺損,為徹底解決病痛,她們慕名來到區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入院后,經過細致的術前準備,馬江偉主任帶領團隊為兩位患者實施房間隔缺損封堵術,該術式擁有手術用時短,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
手術首先局麻穿刺患者大腿根部股靜脈,并經血管通路將封堵器送入房間隔缺損處,釋放后,成功將房間隔封堵,術后心超顯示,未見分流,封堵成功。兩臺手術僅耗時28分鐘和39分鐘,術后第二天,患者康復良好,安全出院。
手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奉賢區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在先心病介入治療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填補了奉賢區在該技術領域的空白。未來,隨著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與應用,有望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房間隔缺損是先天性心臟病,早期患者一般無癥狀,右心增大和右心室功能不全所導致的臨床癥狀往往到40歲以后才出現。隨著病情發展進展到中后期,可出現以下癥狀:
1.右心衰、食欲缺乏、腹脹、下肢水腫等;
2.肺動脈高壓 運動疲勞、活動耐力下降、勞力性呼吸困難等,晚期約有15%患者因重度肺動脈高壓出現右向左分流而出現發紺,形成艾森門格綜合征;
3.心律失常、心悸等,易合并房撲和房顫。
4.其他。反常栓塞、一過性腦缺血發作等,但極少數患者也可能在早期出現此臨床表現,需要早期干預。
房間隔缺損的危險性會隨年齡增大而不斷增加。越早發現就能及早介入治療,治愈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
報送:沈群(區衛生健康委)
編輯:夏陽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