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萬英才匯南粵”何以雙向奔赴?(引題)
解渴企業人才之需 搭梯鋪路青年成長(主題)
文/羊城晚報記者 許張超 圖/羊城晚報記者 湯銘明
5月10日,“百萬英才匯南粵”制造業專場招聘活動(省內專場)在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舉行。記者從現場獲悉,此次專場有250多家鏈主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加現場招聘,線上多家企業同步進行招聘,吸引入場大學畢業生8800多人次,收到簡歷6695份。
5月10日,“百萬英才匯南粵”制造業專場招聘活動(省內專場)在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舉行
人才供需對接“零距離”
記者注意到,此次專場除設置線下招聘之外,還專門開設咨詢服務區、職場賦能專區等。其中,大排長龍的職場賦能專區,既有一大批求職者在等待簡歷診斷、優化,也有一批求職者在咨詢職業生涯規劃。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劉玉仁在現場跟專家聊了十幾分鐘,他告訴記者回去就會按照專家意見進一步細化簡歷。
現場的另一邊,一批學生在投完簡歷后嘗試起AI簡歷優化、VR面試,分析簡歷和崗位的匹配度。華南理工大學大四學生滿潤濤告訴記者,自己從大三下學期開始準備求職,過程中就關注了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公眾號、官網,學校就有專門AI面試配合求職培訓,準備了幾十份簡歷接連參加招聘會,最終拿到了2個錄取通知。
與學生的火熱投遞相對應,企業也拿出了一批高薪崗位。來自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數據顯示,此次招聘專場提供30萬元以上年薪的企業有30多家,相關崗位超140個,招聘人數達到710多人,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重點產業,崗位薪資、福利也吸引了大量簡歷投遞。
“我們薪資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應屆碩士的年薪可給到20萬元至30萬元,博士可給到50萬元到70萬元。”深圳光啟尖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劉芳千告訴記者,公司還會給員工提供機會去讀博,其間會提供高額的獎學金,幫員工實現就業和學歷提升兩不誤。
“百萬英才匯南粵”系列招聘也幫助一批企業解決了發展的人才需求。在廣東優巨先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甘韻怡看來,“百萬英才匯南粵”打破了區域限制,讓大量求職者能快速了解企業的產業實力,幫助企業吸引到全國范圍的優秀人才,今年就已簽約了數名碩博人才,有效降低了企業的招聘成本。
企業大咖分享“成長經”
學生踏入職場的轉變,如何快速適應成長?又要著重培養哪些能力?此次專場不僅設置“職業發展診療間”“面試官會客室”讓求職者深度了解企業,還邀請一批獲得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先進集體代表、勞動模范分享職場“成長經”。
“我是2006年大學畢業的,在白云電氣從車間實習做起到現在快二十年了。”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勞動模范、白云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詠斌建議,無論是在校學生或是即將畢業的本碩博,要有三個“認”,也就是認清行業大勢、認準興趣愛好、認真打造職業技能。
“時勢造就英雄,你一定要了解所學專業和行業未來發展的走勢;其次,所學的專業不一定就是將來自己的職業,要想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在認清了行業大勢、認識到自己的興趣之外,要用職場技能打造自己的一身‘鎧甲’,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更多的核心競爭力。”
“站在企業或者我自己二十年職業生涯的角度,我覺得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維、數理邏輯能力是非常需要的。”程詠斌解釋,在職場上打拼,很多時候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很多的重大科研項目都是整個團隊凝聚集體智慧的結晶,溝通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還要在溝通的基礎上集思廣益、凝聚共識。
“職場上可能有很多理所當然的想法,如果只是保持這種思維,在工作中是很難做出大的創新性的,一定要有批判性思維。”程詠斌最后強調,系統化思維決定了一個人將來的高度,工業制造尤其重視這點,建議職場新人要通過長時間的歷練來提高數理邏輯能力。
來源:羊城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