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不久之后,朝鮮領導人向中國申請援助。
對此,中央領導人緊急召開會議,討論朝鮮當前的局勢與中國是否進行支援,期間,林彪首先站起來反對出兵支持朝鮮。
面對此景,周總理首先批評了林彪,毛主席也隨之指出其軟肋。
為什么林彪會堅決反對出兵?毛主席又說了什么話?
圖丨毛主席
朝鮮戰爭為什么爆發
1949年,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希望借助蘇聯的勢力,完成自己統一朝鮮半島的愿望。
當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知道金日成野心的時候,堅決拒絕了朝鮮的要求。由于當時的蘇聯在二戰中損失巨大,蘇聯的經濟還未復蘇,如果這個時候蘇聯支持朝鮮開戰,蘇聯就會再次經歷戰爭。
由于經濟、軍事力量的限制,蘇聯不可能將自己置于危險之中,果斷決絕朝鮮的請求。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朝鮮秘使來到我國,希望借助我國的力量同意朝鮮。可是,當時我國正在經歷解放戰爭,百廢待興,我國需要的不是戰爭,而是調整。
這個時候,我國沒有力量支持朝鮮,于是,毛主席果斷拒絕了朝鮮的請求。
圖丨金日成
盡管如此,朝鮮從未放棄統一。他們靜待時機,在國內加強兵力的鍛煉,他們希望只要一有時機,就會盡快完成朝鮮的統一,不久之后,這個機會很快就到來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決定與當時的蘇聯建立和平友好的關系。
同時,我國希望與蘇聯簽訂新的外交條約。可是,這個條件卻被蘇聯人拒絕,因為蘇聯認為新條約會影響蘇聯的利益。
當時,美國已經將蘇聯視為強敵,不愿意放任蘇聯強大,于是美國便向中國拋出友好的信號。聲稱美國對中國沒有任何侵占的心理,并表示,美國的內戰不會干涉到中國,中國可以自由發展,美國會支持中國。
圖丨斯大林
看到美國明顯的拉攏態度,蘇聯不愿意我國就此倒向美國,于是同意與我國重新簽訂條約。
我國這一次與蘇聯的重新談判,極大鼓舞了我國人民的士氣。雖然其中夾雜著大國之間的軍事糾紛,不過我國人民并不在意。
與中國條約的重新簽訂,引起了蘇聯的不滿。蘇聯認為他們在中國獲得的這些權利是應得的,他們希望可以換個方式重新獲得利益。
為了保持蘇聯的利益,蘇聯決定幫助朝鮮統一。援助了朝鮮大量的武器裝備,為了保證戰爭的正常進行,蘇聯還向我國隱瞞了這個消息。
圖丨蘇聯米格21戰斗機
為什么選擇林彪出兵
1950年5月,黨中央想要解放臺灣,集結了65萬大軍,任命粟裕為作戰總指揮。然而這場聲勢浩大的行動很快就被擱淺。
同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朝鮮領導人希望我國派兵支援。面對這個情況,毛主席決定暫時放棄解放臺島,先準備朝鮮的戰爭。
當時臺島與美國人內外勾結,我國作戰勝利的可能性很小,考慮到時候的緊急情況,國內領導人開始仔細斟酌。
當美國與朝鮮發動戰爭的那刻起,毛主席就決定出兵支持朝鮮,這個時候毛主席也顧不上臺島,朝鮮的戰爭迫在眉睫。
圖丨毛主席
這場戰爭決定著我國之后的發展是否有限制,如果這次戰爭失敗,我國之后的發展會面臨意想不到的困難。與之相比,臺灣畢竟屬于我國,我國可以在戰后重新進行決斷。
這個時候,抗美援朝是一定要進行的。由誰出戰就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抉擇,毛主席認為,粟裕是最好的選擇。
粟裕作為當初選擇攻打臺島的人,軍事能力自然不可限量,之前的幾次作戰中也表現出超強的軍事能力。
圖丨粟裕
可是,由于粟裕自身的身體情況,他即使有心為國家出戰,他自身的情況也不允許。
粟裕由于多次作戰,身體的情況非常不好。全身上下已經多次負傷,腦袋里還有殘留的彈片,經常會頭痛,只能去蘇聯治病。
本來毛主席是想等粟裕病好的,但時間不等人。經過仔細的抉擇,毛主席最終選擇了林彪,希望這次朝鮮戰爭由他進行帶領。
圖丨林彪和毛主席
在當時,林彪是最好的選擇。不僅僅是因為林彪本人是一位強悍的軍事人才,更多的是,林彪帶領著當時最強的軍隊第四野戰軍。
這支軍隊中大部分人是東北邊防出身,能夠迅速適應朝鮮的環境,快速恢復作戰能力。
當林彪知道國家選擇他出兵朝鮮的時候,他聲稱自己的身體情況不好,雖然不如粟裕嚴重,但是他依舊沒有能力作戰。
面對林彪的這個說辭,很多人知道他這是不愿意出戰。不是因為害怕作戰,而是因為有其他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林彪對這場戰爭有著自己的想法。
圖丨林彪
為什么反對出兵
林彪卻并不認同毛主席出兵朝鮮的意見。當時我國剛剛經歷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好不容易剛剛緩過來。
國家這個時候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事情,給人民帶來二次傷害。國家應該將重心放在國內的建設和發展上,一味與美國作對,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除此之外,我國與美國的軍事力量也存在巨大的差異。美國在一戰、二戰期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而且美國也十分注重科技的發展、人才的培養。
別的國家在戰后開始重建的時候,美國已經成為這些國家中的佼佼者。更是依靠他們培養的人才,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彈,這個時候的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圖丨杜魯門
與美國相反的是,當時的中國軍事力量較弱。由于剛剛結束戰爭,國家的經濟處于較弱的地位,根本沒有充足的資金去支援其他國家。
更重要的是,我國在發展的道路上,有可能還需要美國的支持,沒必要為了一個不相干的國家去和美國對抗。
雖然我國當時和朝鮮處于同樣的地位,可是美國并未向我國表露惡意,我國沒必要摻和到這場戰爭中。我國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如果美軍擊敗朝鮮之后,顯示出對我國的敵意,我國到時候可以再與美國進行抗戰。
朝鮮戰爭爆發之初,就有很多人認為,美國出兵朝鮮是為了與蘇聯進行對抗,蘇聯當時是美國最強硬的對手。
圖丨美蘇爭霸
二戰之后,美國與蘇聯的關系就已經撕裂。雙方都是實力雄厚的軍事強國,朝鮮也只是兩國交戰的受害者,如果我國貿然出兵,極有可能將戰火燒到我國。
盡管林彪不贊成出兵支援朝鮮,但是為了應付朝鮮的求助,林彪還是諫言:“我國可以派兵駐扎在東北等地,這樣可以給朝鮮人民造成一個假象,我國是愿意支援朝鮮的,到時候看一下形勢的發展,能不打就不打。”
林彪這話一出,周總理就嚴厲的批判道:“現在不是我們要不要打的問題,而是美國逼著我們打,現在金日成一再向我國求助,我們怎么能見死不救呢?”
毛主席也是一語道破了林彪不愿出兵朝鮮的原因:林彪謹慎有余卻膽量不足,怕打不贏美軍,再者,林彪確實身體狀況很差,也無法擔此重任。
圖丨周總理
選擇彭德懷出戰
為了維護我國的利益,毛主席決定換一個人出戰。畢竟林彪對這場戰役持反對態度,這就已經不利于這場戰爭的順利進行,經過仔細斟酌,毛主席最終決定由彭德懷出戰。
當時我國軍事力量就在四大野戰軍上,四大野戰軍的主將就是毛主席考慮的目標。
其中粟裕和林彪已經被毛主席排除在外了,至于二野的劉伯承,當時有要務在身,所以毛主席思考片刻后,也將其排除了,最終就只有一野的彭德懷了。
當時,彭德懷正在西北,決定著西北的戰后恢復問題。
圖丨彭德懷與毛主席
彭德懷雖然身處西北,但是十分關心國家的問題。當時臺島的問題沒有解決,他希望能夠看到戰爭勝利的那天。
10月4日,中央派人找到彭德懷。說是希望彭德懷能夠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中央在軍事方面的事情要請教彭德懷。
面對上級的指示,彭德懷心里雖然十分困惑,如果只是軍事戰略上邊的事情,自己完全沒必要回一趟北京。
即使是這樣,彭德懷也沒有多問,迅速上了飛機,決定先回到北京,領導這樣決定肯定是有緊急的情況。
圖丨彭德懷
當下飛機之后,彭德懷沒有休息,決定直接面見毛主席。當看到彭德懷的時候,毛主席十分激動,并向彭德懷說了抗美援朝的事情。
彭德懷沒想到事情已經這么嚴重,當聽到眾多人的看法之后,彭德懷并沒有下決定,而是希望考慮一下。
會議之后,彭德懷一直在回想毛主席在會議上的講話,并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況。
圖丨彭德懷
毛主席堅持的理由
彼時美國出兵朝鮮,已經引起周圍很多國家的不滿,這些國家是敢怒不敢言。當時的世界上各個國家正在經歷戰后重建,很多國家都不愿意出資支持美國,可是迫于美國的壓力卻不敢不從。
我國如果這個時候出兵,就可以表明我國在這件事情上的一個態度,我國也可以得到這些國家的認可。
除此之外,美國侵略朝鮮還會影響到我國的發展。我國的東北與朝鮮半島相鄰,美國侵占朝鮮勢必會威脅到我國的發展。
我國的東北由于剛剛經歷過戰爭,重建東北成為我國重要的任務。如果美國侵占朝鮮成功,美國在修整之后,可能會將目光轉向我國。
圖丨美軍
在當時,美國十分看不起我國,認為我國的抗戰就是一個笑話。甚至認為我國駐扎軍隊就僅僅是為了起到震懾作用,美國認為我國的軍隊不堪一擊。
如果不是為了國際上的地位,我國早就已經受到美國的侵害。朝鮮戰爭如果失敗,我國東北地區將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朝鮮處在一個十分復雜的地理位置,當地得天獨厚的資源,會成為眾多國家爭相奪取的目標,蘇聯和美國就是很好的例子。
當前的朝鮮在蘇聯和美國的雙方制約下,還會處于一個和平的局面,一旦朝鮮失守,我國就會面臨巨大的傷害。
圖丨美蘇較量
由于當時蘇聯不愿意主動出兵支持朝鮮,就僅僅愿意提供一些軍事上的幫助。
這個時候美國就可能會取得戰爭的勝利,面對這種情況,我國必須出兵支持朝鮮,這不僅僅是保衛朝鮮,同時也在保衛我們自己的國家。
如果出兵,則代表我國的利益不會拱手讓給其他國家,中國人是有血性的。
即使這場戰爭可能會失敗,那是最壞的結果,起碼我國已經做過奮斗,不會因為這件事情而懊悔。所以,這場戰爭非打不可,這關乎我國之后的發展情況。
圖丨毛主席
出兵
彭德懷考慮了一晚上,仔細分析了這件事情,決定支持毛主席的決定,贊成出兵支持朝鮮。
朝鮮這次戰爭不僅僅關乎朝鮮,對我國來說同樣重要。我國需要保衛朝鮮以此來保衛自己的國家,在雙方達成一致之后,彭德懷也發表了一些自己的言論。
雖然當時我國和朝鮮的實力差距很大,但是這也不代表我國一定會失敗。在漫長的抗戰以來,我國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戰爭,我國也曾經戰勝過實力雄厚的他國,中國人有拼搏的勇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除此之外,我國有著大多數人民的支持,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說法,我國在這些人的支持下,獲勝的可能性很大。
圖丨我軍部隊
之后,由彭德懷出兵的這個決定,也得到了絕大部分人的認可。彭德懷便開始做出兵之前的準備。
在彭德懷的領導下,我國軍隊勢不可擋,成功保衛了自己的國家,也保護了當時的朝鮮。這場戰爭取得勝利來之不易,源于我國主席當初下定決心排除一切萬難,也源于我軍的戰術安排。
這場戰爭的勝利成功鼓舞軍心,使得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證明了弱國可以打敗強國,他們當初看不起的中國終于站起來了。
圖丨抗美援朝
朝鮮戰爭結束之后美國十分沮喪,因為兩國的實力差距很大。很多人認為美國戰勝中國和朝鮮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甚至當時的參戰國美國也這樣想。當時的美國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完全高于中國,自認為剛剛完成抗日戰爭的中國沒有與美國較量的資本。
美國因為這場戰爭失敗,致使美國的經濟發展受到影響。與此相反的是,西歐和日本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成功從戰后的失敗走了出來。雙方的經濟成功復蘇,發展也超過美國,這場戰爭之后,不知道美國是否后悔。
中國的這一場戰爭,成功勸退了想要攻打中國的各方勢力,中國向世界證明,中國是不可侵犯的,中國人民強大起來了。
即使中國剛剛經歷了很多磨難,但中國人民十分堅強,能夠快速地從戰爭中成長,中國人民不怕困難,不怕戰爭。
圖丨蓬勃發展
結語
在漫長歷史進程中,毛主席向中國證明了,當初的決策十分正確。中國在之后的發展也源于當初的抗美援朝戰爭,相信之后中國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盡管當時中國十分困難,但是面對這場戰爭,中國人民沒有退縮。
如今,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好,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大國,甚至有和美國抗衡的力量。每當人們談及抗美援朝戰爭的時候,人們都是自豪的,我們為有這樣一個領導人而自豪,中國人民會永遠記住偉大的毛主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