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阿勒泰市,克蘭河流水潺潺,岸邊樹木枝葉婆娑,細碎的陽光灑落在行人道上。70歲老人吳猛的河邊老書攤,就安放在這片光影交錯處,數千冊舊書在這里整齊排列,蔥郁綠意中自成一方靜謐天地。
老書攤:改變了老吳的生活
談起與書的結緣,老吳回憶起了那段令他重拾希望的日子。2004年,他因病失去勞動能力,在休養的日子里,友人為他送來一些舊書。當他抱著這些書籍于街邊翻看時,瞬間被文字構筑的世界所吸引。
“這些書賣嗎?”抬頭,看到一位戴著眼鏡的年輕人正詢問書的價格,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賣,五元錢一本。”
回憶過去,第一次偶然做成生意,讓老吳對生活有了新的盼頭。他突然意識到,這些舊書原來能成為連接人與人的紐帶,自己還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006年,老吳不再滿足于被動等待,開始在阿勒泰市區做起“書攤生意”。二十年間,書攤從地區第二高級中學(老校址)門口到地區商務局門口,再到俄羅斯步行街門口、金山廣場入口……2023年,老吳的書攤在克蘭河彩虹橋東側落地,“河邊老書攤”因此得名。
老書攤:承載著歲月的痕跡
走進老吳的河邊老書攤,仿佛踏入藏滿時光密碼的微型博物館,每天都有不少讀者前來看書、淘書。從古樸厚重雕版印刷的《康熙字典》,到手繪封面的《阿勒泰風物錄》;從線裝豎排的《資治通鑒》,到夾著老書簽的哈薩克語詩集,書架上的每一本書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
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能有這樣的書籍文化展現,是城市美好優雅的一面,它就像路燈一樣,同等屬于城市人民。” 一位外地游客借助留言本道出許多人的心聲。
還有讀者寫道:“剛到阿勒泰就看到這份驚喜,在這里找回了童年蹲在舊書攤前翻書的快樂,感謝阿勒泰的山水人文。”“每一本書都是時光的切片,老吳是守護時光的人……”
老吳依稀記得,去年一對從北京來旅游的老夫婦路過書攤,驚喜發現一本《內科學》竟是自己編寫的,年近八十的老先生在北京都難覓此書,愿出雙倍價錢購買,卻被老吳婉拒并堅持按原價出售。“書有價,緣分無價。”老吳說。
老書攤:搭建起靜心的角落
河邊老書攤不僅是舊書交易的場所,更是一處向所有人敞開懷抱的免費閱讀休息地。
夏日的午后,常有放學的學生結伴而來,閱讀一些科普讀物,或是在《作文選》里尋找靈感;散步的老人走累了,也會在這兒歇會兒;街上往來的游客,會被這方靜謐天地所吸引,暫時停下腳步,伴著克蘭河潺潺水聲,全身心感受阿勒泰的文化底蘊。
“只要我在,這個書攤就會一直在;只要愿意看書,這兒永遠就會有位置。我在這里擺放了幾張簡易桌椅,能讓路人在此歇息片刻,歡迎大家來這里免費看書。”老吳笑著說,“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里,人們需要這樣一個能靜下心來閱讀、放松的角落。”
克蘭河水依舊緩緩流淌,老吳依舊靜靜守候。二十年間,他用溫暖與書香傳遞知識,治愈無數心靈,河邊老書攤不僅連接過去與現在,還是傳遞溫暖、促進文化交流的橋梁,以質樸方式書寫著阿勒泰的書香故事,讓阿勒泰多了一份獨特的文化韻味。
阿勒泰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張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