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點,小李癱在沙發上刷手機,眼皮打架卻不肯睡。
第二天起床,他口苦眼干、渾身乏力,中醫朋友一句話扎心了:“你這是‘逆春氣’,肝在報警呢!”
小李懵了:“我不過熬個夜,咋還扯上《黃帝內經》了?”
朋友甩出一句古文:“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p>
——原來兩千年前的養生密碼,早就看穿了現代人的健康死穴!
《黃帝內經》中說,“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p>
老祖宗早把“作si指南”寫明白了,《黃帝內經》這段看似高深的話,翻譯成大白話就四個字:別和季節對著干!
春天作si的人,
熬夜、吃冷飲、宅家不動,肝氣堵成“情緒垃ji場”(膽結石、月經不調找上門)
夏天作si的家伙,
狂吹空調、拒絕出汗,心臟變成“漏電電池”(心慌乏力、動不動中暑)
秋天作si的,
天天擼鐵暴汗、不吃潤肺食物,肺燥得像“烤紅薯”(干咳便秘、皮膚爆皮)
還有冬天作si的,
暖氣開到穿短袖、夜跑大汗,腎氣漏成“破洞口袋”(腰酸腿軟、尿頻失眠)
對此,有專家點睛: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一句話破防:“現在年輕人總說‘朋克養生’,其實全是‘逆天操作’——可樂泡枸杞,熬最深的夜,護最貴的肝,最后錢全送進ICU!”
其實這些,古人早預言了你的亞健康
李時珍的“養生預言”:“春不養肝,夏必病火;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就是,春天熬夜吃外賣,夏天爆痘口腔潰瘍;冬天暖氣房里吃冰激凌,來年春天流感第一個中招!
清代神醫的“扎心吐槽”:“肝郁的人不是病,是心里藏了太多沒吵贏的架!”對應現代的話,就像打工人白天被老板罵不敢還嘴,深夜emo發朋友圈,結果膽囊默默長結石…
總結一句話,
“春天不‘作’,肝氣不堵;冬天不‘耗’,腎氣不跑。”
我在網上看到不少“逆季節慘案”,
比如,某博主挑戰“冬季每天夜跑10公里”,三個月后突發心梗!
有中醫點評:“冬主封藏,大汗淋漓等于把腎精當自來水放,心臟能不出事?”
還有,職場媽媽邊帶娃邊考證,長期凌晨2點睡,體檢發現膽囊充滿結石!
網友辣評:“忍出來的膽結石,流不出的辛酸淚——肝臟說這鍋我不背!”
但也有反套路養生的,
比如,95后程序員“擺爛養生法”:春天上班摸魚曬太陽,夏天光腳踩草地,秋天嗑南瓜子,冬天穿秋褲吃羊肉——體檢指標比健身同事還正常!
網友熱轉:“原來《黃帝內經》才是頂級‘生活黑客’!”
最后,
給大家出個懶人急救包:四季“保命清單”
春天時,早上7點前起床,對著窗外吼兩嗓子,可疏肝;吃香椿炒蛋、韭菜盒子,這比護肝片管用。
夏天的時候,中午11點-1點瞇15分鐘,是我們的心臟充電黃金時間;喝酸梅湯別加冰,能解暑還不傷陽氣。
到秋天時,洗澡別搓太狠,皮膚天然潤膚霜可比大牌護膚品珍貴;梨子蒸花椒能止咳神招,親測有效哦!
冬天的時候呢,穿高領毛衣護住后頸,比戴十條圍巾實在;睡前踩黃豆,補腎又助眠,這一點網上有數十萬人跟練;
《黃帝內經》最狠的警告從來不是疾病,而是那句:“人作死,就會死。”
但它的溫柔也藏在四季輪回里——
春天路邊冒芽的野菜,夏天樹蔭下的蟬鳴,秋天曬進陽臺的陽光,冬天咕嘟冒熱氣的砂鍋…
最好的養生,不過是跟著天地過日子。
聲明:以上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