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會澤縣駕車鄉地處典型的高寒冷涼山區,是苦蕎生長的理想之地。近年來,駕車鄉充分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苦蕎種植產業,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為進一步提升苦蕎產業的經濟價值和附加值,駕車鄉將苦蕎產業作為當地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全力打造“駕車苦蕎”系列產品,讓人們于舌尖上感受縷縷鄉愁。
“駕車蕎疙瘩”指的是用會澤縣駕車鄉種植的苦蕎做成的苦蕎疙瘩飯。在會澤縣,只有在駕車鄉的光頭村、水塘村等村子里,才能吃到正宗的駕車蕎疙瘩,這里的村民家家戶戶都會制作蕎疙瘩。
制作蕎疙瘩,當地人稱其為“打疙瘩”“裹疙瘩”或“盤疙瘩”。先把駕車本地種植的苦蕎淘洗、晾曬后磨成苦蕎面。取適量的苦蕎面,邊加水邊用力揉搓,待蕎面充分濕潤后,用雙手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揉搓,讓潮濕的蕎面逐漸變成細小的顆粒。用篩子篩出較小的顆粒,剩下較大的顆粒則繼續搓、打、盤、篩,直至變成比綠豆還小的顆粒。需要注意的是,用篩子篩下的細小顆粒需要用雙手再“盤”一遍,以免顆粒黏成坨。
把盤好的顆粒放入甑子,用大火蒸,加上一碗可口的酸菜紅豆湯,讓人吃了還想再吃,根本停不下來。
駕車蕎疙瘩具有清熱解毒、促進消化、保護心血管等功效,其成分對調節血糖和血脂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適合注重飲食健康的人群食用。在會澤縣的各大農貿市場,駕車蕎疙瘩備受顧客青睞,顧客可以直接購買蒸熟的苦蕎疙瘩回去食用,非常方便。
開屏新聞記者 蔣瓊波 通訊員 代玉春 秦本林 楊鳳蘭 攝影報道
一審 高偉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楊飏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劉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