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人于次日來到新都東站向蘭英道謝。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綿陽車務段供圖
蘭英在行程單上用大字標注了乘車信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綿陽車務段供圖
5月6日下午1點32分,一對八旬夫婦走進成都市新都東站,欲購買3張從成都東站出發、到西安北站中轉再前往天水南站的動車票。售票員兼客運員蘭英見兩位老人眼神不好,出票后特別打印了行程信息單,并將所乘車次、車廂號、座位號等信息用大字標出。20分鐘后,兩位老人滿意離開。
次日,兩位老人再次來到車站向蘭英道謝,還讓家人通過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官微留言表示感謝。這20分鐘里到底發生了什么?5月9日,記者采訪了蘭英。
八旬夫婦到車站買票 售票員在信息單上貼心標注
6日下午,蘭英正在新都東站候車大廳的服務臺值班,這里也是人工售票處。下午1點32分,一對老年夫婦緩緩走進車站,其中婆婆的頭發已經全白。
“他們直接給我看手機,上面有孫子發給他們的購票信息。”蘭英說,他們要買的是5月10日從成都東到西安北、再轉車到天水南的兩段車票,其中前一段從成都東站發車,但是他們想在新都東站上車。
“我本來想讓他們直接買新都東站發車的票,能省點錢,但是查了10號那天確實沒票了,只能按照老人的要求購買。”蘭英說。看到是兩位高齡老人獨自來買票,她忍不住多問了幾句,才了解到他們就住在新都東站對面,由于不想麻煩子女,才自己來買票。
出票后,蘭英特別打出了行程信息單,但她還是不放心:“老人家眼神不好,可能看不清上面的字。”想到這里,她拿出筆,用更大字號在信息單上寫下車次、車廂號、座位號等信息,又在背面寫下新都東站的檢票時間和發車時間,還特別囑咐老人一定早點到,可以走人工通道提前上車。
家人發來感謝信 老人再次來到車站當面道謝
“溝通是有點久,我得說清楚呀,怕他們坐錯車。”蘭英說。
記者從監控視頻上看到,從兩位老人走進車站到離開,前后整整20分鐘。在蘭英看來,這就是她的工作日常:“不是給這兩位老人搞特殊,其他老年人或者不會用手機的旅客來買票,我也會這么做。”
此時的蘭英還不知道,她自然流露的耐心與熱心,已經深深感動了兩位老人。當晚,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官微收到這對老年夫婦家人發來的一封感謝信,上面寫著:“該工作人員(蘭英)全程耐心解答,專業心細,充分站在老年乘客的角度考慮問題,體現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次日,兩位老人又特意來到車站,當面向蘭英表達感謝。
“我還挺不好意思的,這個就是我的工作日常,沒什么特別的。”蘭英說。
今年37歲的蘭英2008年進入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先后在涪陵車務段、綿陽車務段工作,來到新都東站后,主要從事售票工作。“現在大部分人都用手機買票,來到窗口購票的以中老年人居多,還有一些比較少出門或不太會用手機的旅客,每次碰到他們我都會多說幾句,以免他們坐錯車。”蘭英說,“我們本身就是服務行業,能做的就是盡量服務好,用真心對待每一位旅客。”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曹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