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
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密碼學院)
成立儀式在閔行校區順利舉行
交大新學院+1
計算機學科群發展邁入嶄新階段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計算機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科技革新和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從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智能設備,到關乎國家安全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從探索宇宙奧秘的科學計算,到優化資源配置的商業決策,計算機技術的身影無處不在,深度融入各個領域,重塑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的運行模式。它不僅是科技創新的先鋒,引領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潮流,更是解決復雜問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利器,尤其是在量子計算、智能醫療、工業軟件、具身智能等新興領域,計算機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5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密碼學院)成立儀式在閔行校區舉行。
科技論劍,強化成果突破策源地
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學科群歷史底蘊深厚,可追溯至1958年。歷經數十載發展,如今學院正式成立,現有專任教師兩百余人,其中涵蓋諸多 IEEE Fellow及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學院教師在并行與分布式計算、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與密碼學、數據與服務計算、系統軟件、智能人機交互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近年來,主持了多項國家級重要科研項目,項目數量逐年穩步增長。科研成果豐碩,獲得多項國家級科技獎勵及省部級科技獎勵,為計算機領域的技術突破和理論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未來,計算機學院將聚焦創新應用與前沿趨勢,繼續發揮成果突破策源地功能。
聚焦變革,探索產學研用新范式
為促進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轉化,推動產業發展,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積極探索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學院與華為、阿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眾多頭部科技企業緊密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和人才培養基地,精準把握產業需求,將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這種深度合作模式不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進程,也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
未來學院將進一步突破傳統合作框架,與企業共同構建動態、靈活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系統,將計算機賦能滲透至各個專業領域,解決如工程領域中復雜系統的智能控制、科學研究中大數據的高效處理等難題,組織跨學科團隊進行聯合攻關,突破技術瓶頸,提升我國在相關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典范。
全維賦能,構筑人才培養新體系
計算機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培養體系,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軟件工程三個專業,均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同時設立永強班、ACM班、John班等拔尖人才特色班,因材施教,為不同層次和特長的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挑戰杯”、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ACM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大賽等國際國內重要賽事,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近年來,學院榮獲多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和上海市教學成果獎,培養多位優博獲得者。眾多優秀校友從這里走出,培養出了如夏培肅、梅宏、滕尚華等為代表的學術大師,以及聯想集團CEO楊元慶、中國聯通董事會副主席兼CEO陸益民、TP-Link創始人趙建軍、前新浪網CEO茅道臨等為代表的業界領袖。
接軌世界,塑造學科發展新格局
在學科建設征程中,學院高度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接軌世界,塑造學科發展新格局。學院與多所國際知名高校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通過開展聯合培養項目,學生們有機會前往國外頂尖院校深造,親身體驗不同國家的教育理念和學術氛圍,拓寬國際視野,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時,積極舉辦國際交流合作項目,設立“計算機學院全球午餐會”系列品牌活動,定期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來校講學、舉辦學術研討會,讓師生們能夠及時了解國際學術前沿動態,與國際同行進行深入的思想碰撞和學術探討。這種開放合作的模式不僅提升了學院的國際影響力,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助力學生成長為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圖文: 上海交通大學
轉錄編輯、 初審:岳順順
復審:石思嘉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