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記者獲悉,作為江蘇省首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蘇州考古博物館致力打造一個貫穿考古全生命周期展示、研究和探索平臺,將于5月17日正式開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館內藏品以蘇州市考古研究所藏品為展陳底色,精心挑選1200件/組出土文物,其中五分之四以上展品與遺跡首次亮相。
記者看到,蘇州考古博物館選址于蘇州市石湖景區內,位于石湖北側、越堤路南端,緊鄰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越城遺址東北部。這片文化底蘊深厚、見證了歷史變遷的土地,如今將煥發新的生機。蘇州考古博物館規劃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972平方米,設計為地面一層、地下一層,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東南大學教授程泰寧主持設計。
該方案巧妙融合了越城遺址的歷史文化內涵,建筑造型以地景式場地設計和越城遺址出土的“石錛”和“鉞”為設計原型,由大氣奔放的三角形塊面構成,營造古樸、滄桑、野趣的歷史氛圍。建筑體量不高不大,既有傳統文化的內涵,又有簡潔明快的現代設計感,創造出絕佳的視覺效果。
據了解,作為江蘇省首座富有地域特色的專題博物館,蘇州考古博物館致力于打造一個貫穿考古全生命周期的展示、研究和探索平臺。其建館理念以“蘇州考古——我們的精神家園”為核心,將文明探源、考古成果與江南文化巧妙融合,構建和展開考古博物館陳列展覽、公眾考古和基于觀眾體驗度的智慧服務。
蘇州考古博物館一層基本陳列“源起江南——蘇州地域文明探源”,以江河湖海的考古地理發展史、考古學理論方法和文物保護理念、考古成果敘事為主線,分為“江海共潮生”“手鏟釋天書”“考古見姑蘇”三大篇章,講述蘇州文明起源、解讀考古何為、梳理蘇州歷史文脈等核心問題。
考古敘事立足本區域考古工作的產生、發展與成熟階段進行全面闡述。對于以考古學構建本區域歷史進程所做的工作與成果系統展示,博物館負一層的“華章江南——蘇州考古發現成果”陳列以時間軸為經,構成展覽敘事主線,采用敘事主題分版塊組合的方式,以社會、經濟、文化等歷史面向為緯,分為“文明溯源”“吳越新證”“都會尋蹤”“海絲遺痕”四大篇章,構建經緯結合、重點突出的蘇州考古敘事邏輯,以及考古工作者篳路藍縷的艱辛歷程。
展覽以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的藏品為展陳底色,甄選陶瓷器、漆木器、青銅器、金銀器、玉石器等出土文物1500余件(套),其中,五分之四以上的展品與遺跡屬于首次亮相。
記者了解到,蘇州考古博物館所收藏的可移動出土文物,主要來自各類考古發掘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蘇州地區從三山島的舊石器時代到近現代的各歷史時期,每一件文物都猶如一個個時間膠囊,封存著那個時代的獨特風貌和人們的生活狀態。通過細致的考古發掘,這些文物得以重見天日,并以一種更為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畢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