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又出大動作!長和港口風波還沒平息,轉身就把北京東四環的頂級豪宅來了一波“七折骨折價”甩賣,這是準備跑路?
94歲的老爺子這一招真是夠狠,眼看監管部門剛剛給他敲了警鐘,他這邊卻像什么都沒發生一樣。
原價幾千萬的核心地段豪宅,一口氣砍掉上百萬,不少吃瓜群眾在猜:這是打算徹底撤了?還是趁風聲沒太緊趕緊把錢裝進口袋?
李嘉誠急了!七折拋售北京房產
李嘉誠在北京東四環“精耕”了二十多年的豪宅項目御翠園,最近突然放出大招,高調打出“七折拋售”的旗號,直接讓樓市炸了鍋。
據財聯社消息,這批新推的高層房源均價已經降到7萬元/㎡,總價最低只要980萬元,比去年足足便宜了將近一百萬,像是給高凈值人群送了個“限時折扣券”。
更讓人意外的是,降價的不止是高層產品,就連總價本就驚人的別墅區,也開始“松口氣”往下調。
別墅本來就價高量少,這回一降更是引人側目。
為了盡量平息這場“七折風暴”掀起的余震,李嘉誠旗下的開發商倒也動作迅速,趕緊端出幾套“補償套餐”向老業主示好。
別看套路老,誠意倒是擺在那兒:不是給你把裝修費用補上,就是直接打錢到賬,補償金額從幾十萬到一百萬不等,力度不小。
表面看是開發商“講誠信、有擔當”,在樓市這么艱難的時候還能回頭安撫一下老客戶,算是比較罕見了。
但私下里很多人可不這么想,紛紛嘀咕這是不是一筆“封口費”?
畢竟,這波降價實在太猛,要是讓高位入手的老業主群起而攻之,一鬧就是大新聞,哪怕被媒體盯上一天,市場信心都得抖三抖。
眼下先撒點小錢安撫人心,防止事態升級,顯然比口水戰劃算得多。
更有意思的是,這份補償還營造出一種“撿漏窗口快關上”的緊迫感,推動銷售提速,手法老辣,節奏精準。
捂地二十年,這手速為哪般?
這塊地到底有什么魔力,讓長實捂了足足二十多年?
故事得拉回2001年。
當年,李超人以每平米1750元的樓面價就把它收入囊中,堪稱白菜價。
那時候,別說東四環,北京的樓市都還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年代。
此后二十余年,這塊黃金寶地就像被按下了暫停鍵,開發進度慢得令人咋舌,硬是把一塊地捂到了2024年才算正式拉開架勢賣房。
從當年千把塊的拿地成本,硬生生熬到了備案價奔著十萬每平去的豪宅。
這種磨洋工式的分期開發、拉長戰線,說白了就是把內地的閑置土地三年內必須開發的政策,給周旋到了極致。
時間越長,土地價值暴漲越多,回報率就越高。
長江實業內部給這波操作的解釋是“策略性銷售”,說北京這個項目賺得已經夠多了,現在退出正是時候。
賬本翻開來看,確實好看得嚇人。
即便七折甩賣,每平米七萬多的價格,對比當年千把塊的拿地成本,依然是實打實翻了四十多倍。
這還沒算那些總價幾千萬的別墅,稍微動一動手指,回籠上億現金簡直是分分鐘的事。
這種低吸高拋、用時間熬出空間價值的玩法,簡直是李嘉誠在內地屢試不爽的教科書式操作。
從上海到成都,都是先囤地,然后慢慢開發,最后再通過打折清倉,快速套現離場。
而這種純粹的商業策略,雖然從利潤看無懈可擊,但客觀上長期占用核心土地資源、遲滯供應,無形中可能推高區域地價,這跟國家想方設法穩定市場的意圖,多少有點背道而馳的意思。
至于房子本身?七十年產權到手已經縮水大半,戶型設計也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審美情趣,這些細節,在降價的巨大聲浪里,仿佛都變得不那么重要了,少有人再去深究。
李嘉誠的商業嗅覺被譽為“超人”,那句“不賺最后一個銅板”的投資哲學更是廣為人知。
商人逐利本無可厚非,但在當下這個大環境下,當個人商業利益與社會期待和政策方向產生明顯碰撞時,爭議自然就來了。
你捂盤不犯法,但占著好地不開發,是不是浪費公共資源?對市場秩序有沒有潛在影響?
這些問題,是繞不過去的。
“超人”騰挪術:北京只是其中一環?
御翠園這波大跳水,說它是“個案”那未免太天真了。
放在李嘉誠這些年的大動作里,這分明是一次早有鋪墊的棋落關鍵一子。
早些年,他就悄悄賣掉了手里在上海的核心物業,廣州的項目也清倉處理得干干凈凈,如今輪到北京上演七折清倉大戲,怎么看都像是在有步驟、有節奏地“抽身”。
不少人揣摩,這背后可不只是商業判斷那么簡單。
一邊拋售,一邊低調布局海外,這種動作,怎么看都有點“收網”的意味。
關鍵是,人家還真不是拍腦袋做決定,而是把企業的基本盤都做了優化。
你看,長實集團的注冊地已經早早從香港搬去了開曼群島,這地方可不是隨便選的,全球公認的“避稅天堂”和資產流動站,為的就是出入自如、資金靈活調度。
更令人玩味的是,他手上那些在內地和香港的港口資源,也在被一股腦地減持套現。
而另一邊,英國、澳大利亞的基建、能源資產卻在飛快增倉。
李嘉誠不是簡單在賣房,他是在為自己的家族資本尋找一個更安全、更自由的落腳點。
就在長實這波北京房產七折甩賣的大戲上演前,中國市場監管部門還在對一筆海外交易敲響警鐘。
李嘉誠旗下想把拉美港口賣給一家歐洲買家,被監管層明確點名:“不許規避國家審查!”
李嘉誠方面只是打太極式地“模糊應對”,轉頭就把北京東四環的御翠園打包清倉,這時間點選得這么“剛剛好”,很難說是巧合。
兩種解讀,誰更有道理?
對于李嘉誠這步大棋,外界的解讀幾乎呈“撕裂式”分化。
一派認為這純屬老司機的標準操作,不管風浪多大,先把家族資產捂穩再說。
你想啊,御翠園這塊地當年不過7個億拿下,如今資產升值幾十倍,開發四期,層層加價,現在哪怕打個七折,也是穩賺不賠。
趁市場風聲鶴唳的時候收割一波,再落袋為安,誰還敢說他不精?
在全球經濟迷霧重重的當口,手握真金白銀,才是王道。
可另一派的聲音就沒那么溫和了,甚至直接開懟:你李超人選在全國上下齊心托底樓市、提振信心的關鍵節點,搞這樣一出“七折清倉”,是幾個意思?
尤其是這操作發生在監管層剛剛警告海外資產轉讓、國際形勢微妙動蕩的節骨眼上,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御翠園這波“骨折價”一砸下來,首當其沖倒霉的,就是周邊的二手房業主。
你想啊,一手房開出七折價,直接壓到隔壁小區二手房的腳面上,這誰受得了?
掛出來的房子瞬間沒了吸引力,賣家原本還想著等等漲,現在倒好,不降價就只能干等、望天。
結果是,一顆“御翠炸彈”引爆整個市場情緒。
豐臺、順義等地火速響應,特價房、優惠盤層出不窮,北京樓市一夜之間變身“折扣大賣場”。
尤其是那些還沒開盤的新項目,真是哭暈在圖紙上。
房子還出世,就得被迫對標李超人的地獄級價格內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