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2024年,我國肉牛、奶牛市場行情低迷。為此,多部門提出一攬子紓困政策措施。隨著各項紓困政策落實,2025年以來,全國活牛價格持續回升,肉牛養殖虧損逐步減輕,部分地區在育肥環節已經扭虧為盈,奶牛養殖也在走出困境。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進入3月份以來,牛肉的市場價格逐步回暖。
吉林省是我國優勢肉牛產區,近日,記者在長春、延吉等多個肉類交易市場采訪時了解到,進入4月份以來,這些地方的牛肉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上漲。
商戶們介紹,牛肉價格上漲,是因為受到活牛價格波動的影響。那么,活牛的交易情況怎樣?記者來到北方地區較大的一家活牛交易市場,凌晨4時,這里早已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據了解,為了應對肉牛價格的大起大落,吉林省從養殖端到加工端推出了多項政策措施助力肉牛養殖提質升級,穩定行業發展。2024年,拿出4775萬元資金,在全省范圍內實施優質肉牛凍精免費發放全覆蓋,讓繁殖改良后的肉牛品質更好,養殖成本更低。
除了從肉牛種源上發力外,吉林省還在牛的飼料上做文章,推出了“莖穗兼收”一次性作業補貼政策,讓肉牛養殖由“吃干秸稈”向“吃膨化罐頭”轉變。“膨化罐頭”指的是發酵后的秸稈飼料,也就是聯合收割機在收割玉米的同時,秸稈被同步粉碎打包發酵,形成優質飼料。
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站長吳健介紹,一方面提高牛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節約飼養成本,兩個方向來提高牛的綜合產能,這樣養殖戶會獲得更多的效益。 紓困見成效 多舉措助力奶牛養殖走出困境
受牛奶消費淡季影響,生鮮乳價格還是持續低位運行。針對生鮮乳階段性過剩和中小奶牛養殖場“賣奶難”的問題,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紓困舉措。2025年一季度,奶牛養殖行業也迎來了轉機。
寧夏是我國奶牛養殖的重要地區,奶牛存欄量達88.5萬頭,日產鮮奶1.25萬噸。受消費市場低迷、奶價波動影響,寧夏288家養殖戶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在寧夏靈武縣的一家養殖場,負責人楊杰正在忙著給奶牛群取奶。他介紹,為了讓養殖場早日擺脫困境,政府從青儲飼料、凍精、利息等方面均給予一定的政策補貼,這幾項加起來能夠解決養殖場一年的人工和飼草料費用。
除政府補貼外,寧夏五大國有銀行給他發放貸款1.9億元,并對他做到了不抽貸、不斷貸。截至目前,全區各級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各類養殖貸款190余億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總畜牧獸醫師洪龍介紹,2024年以來,自治區統籌涉農資金1億元以上,引導乳品加工龍頭企業按照奶業協會公布的參考價,應收盡收奶農生鮮乳,來解決奶農銷售困難,生鮮乳養殖效益不佳的問題,有效提振奶農發展信心。
為了消化奶源,一些養殖戶將富余的鮮牛奶加工成各種奶制品,再通過奶吧或者售賣機等特定銷售渠道,讓消費者第一時間喝上了既便宜又新鮮的高品質奶。在銀川市金鳳區的一家鮮奶店,各種以新鮮牛奶為原料制作而成的奶制品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來購買。
除了專業奶吧,在銀川市的一些大型社區還配備有奶制品售賣機,人們不出小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買到新鮮奶制品。
經過政府、養殖戶以及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一季度,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區奶牛養殖結構持續優化,存欄小幅下降,生鮮乳產量同比持平,合同內生鮮乳收購價格穩定,散奶價格明顯上漲。 降低養殖成本 抵御市場風險
據了解,為了幫助肉牛和奶牛養殖業走出低谷,在我國肉牛存欄量大省吉林,當地正在通過打造產業集群的方式,降低養殖成本,幫助養殖行業抵御市場風險。
在吉林梅河口的肉牛屠宰加工產業園,附近農民銷售來的肉牛正在等待屠宰。
這家屠宰加工企業的到來,不僅降低了梅河口市及周邊養殖戶的養殖風險,也帶動了吉林中東部地區肉牛產業發展。
為降低養殖成本,更好抵御市場風險,我國正在加快建設現代飼草產業體系。據了解,優質苜蓿是奶牛的主食,寧夏88.5萬頭奶牛、288家養殖戶,有飼草養殖基地的只有10%,每個種植戶的種植規模也相對較小。
為了解決優質飼草料短板,國家相關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提出要合理利用耕地、農閑田、撂荒地等土地資源,高質量發展優質飼草,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目前,山東、寧夏等地已陸續出臺發展飼草業的文件。
來源:央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