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馬拉松落幕了,埃塞俄比亞的選手拿了男子全馬冠軍,肯尼亞的選手拿了女子全馬冠軍。
中國選手吳向東和沈妮分別拿了國內男女第一。
挺好的,體育賽事嘛,競爭嘛,總有人贏。
但這事兒,細想起來,又覺得有點意思。
你說,這馬拉松,跑的是距離,拼的是耐力,考驗的是意志,但背后藏著的,可不僅僅是汗水和肌肉。
知道為啥現在馬拉松這么火嗎?
不是因為咱們突然都愛運動了,而是因為,它成了一種“社交貨幣”。
朋友圈里曬跑步軌跡,那可比曬美食更顯逼格。
你看,跑完馬拉松,獎牌一掛,照片一發,立馬收獲一堆點贊,覺得自己瞬間就成了“自律達人”、“人生贏家”。
這就像是給自己貼金,鍍一層光環。
這種操作相當于什么呢?
相當于花錢買個“我很努力”的人設。
但問題是,真正的努力,是默默付出,是日積月累,而不是在朋友圈里秀那幾個小時的咬牙堅持。
當然,能堅持跑下來,肯定值得佩服,但如果把馬拉松當成炫耀的資本,那就有點變味了。
咱們再說說這冠軍的事兒。
非洲選手包攬長跑獎項,這也不是啥新鮮事兒了。
人家從小就在高原上跑,呼吸的都是“含氧量高”的空氣,練出來的肺活量和耐力,咱比不了。
這就像是,人家天生自帶buff,你得承認基因的差距。
但是,這真的合理嗎?
我不是說人家不努力,而是說,這種“天賦碾壓”的局面,是不是有點兒…嗯…殘酷?
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練了十年武功,結果人家一出生就自帶神功護體,你咋打?
國內選手呢?
吳向東和沈妮,能拿到國內第一,肯定也很不容易。
但跟國外選手比起來,差距還是肉眼可見。
這就像是,咱們的馬拉松水平,還處于“發展中階段”,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投入,才能追趕上“發達國家”。
記住:體育競技,不僅僅是比拼個人能力,更是國家體育體系、訓練方法、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綜合較量。
半馬冠軍也是肯尼亞選手,歡樂跑冠軍才是咱們沈陽大學附屬學校的吳東洋。
這…簡直就是一種…微妙的平衡。
知道嗎?
歡樂跑,顧名思義,就是圖個樂呵,重在參與。
這種比賽,沒有那么多的壓力和競爭,更能體現運動的本質——快樂。
所以說,參加馬拉松,是為了追求健康,挑戰自我,感受快樂,而不是為了攀比炫耀,給自己貼金。
當然,如果能拿個好成績,那更好。
但如果不能,也沒啥大不了的。
畢竟,人生的賽道很長,馬拉松只是其中一小段。
而且,話說回來,真正在乎你跑多快的人,除了你自己,也沒幾個。
大多數人,只是想在朋友圈里點個贊,然后繼續刷他們的手機。
人啊,真的是太難了。
想努力,想進步,想得到認可,但又不想太累,不想太卷。
這就像是,想吃糖,又怕蛀牙,想躺平,又怕被淘汰。
但不管怎樣,還是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不管是跑步,還是跳舞,還是宅在家里看劇,只要開心就好。
畢竟,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才是王道。
下屆大連馬拉松?
相約可以,但記住,別太當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