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局 李少妮
我是2024年的新入職干警李少妮,今天非常榮幸能與各位領導和同事分享我這一年時間在法院執行局的成長故事。
作為一名非法律專業的新干警,初入執行局時,專業背景與工作要求間的巨大差距,曾讓我陷入迷茫與焦慮。堆積如山的卷宗、晦澀難懂的法律術語,還有繁瑣復雜的辦案流程,每一項都如同攔路虎橫在面前,讓我手足無措。
我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撰寫一個重要會議的內網新聞稿。本以為文字工作是我的“舒適區”,然而,現實卻給我狠狠一擊——會議上領導發言中提到的專業術語讓我如墜云里霧里。最后,還是在領導的指導和同事的講解下,我才完成了這第一份新聞稿件。這件事,讓我深深意識到作為一個法院人,無論從事何種具體工作,具備基礎的法律業務知識是最起碼的要求。這次經歷,讓我懂得:青春的成長,始于正視不足,勇于突破。
一個月后,我迎來了新任務——協助辦理房屋過戶的執行案件。在大家眼里,這可能是執行工作中最簡單的一類案件,但對于我來說,是能讓我迅速了解執行流程的一把“金鑰匙”。辦案過程中,我不斷向同事請教裁定文書撰寫、協執制作要點、文書送達程序等一系列最基礎的問題。經過一次次案件的辦理,我的知識儲備更加充足,辦案經驗更加豐富。從最初面對當事人時的緊張局促,到后來能從容應答,從開始的不知所措,到最后辦結一宗宗執行案件,每一次進步都讓我覺得欣喜萬分。
最讓我難忘的,還是2024年10月29日凌晨的那次集中執行行動。那時,天還很黑,法院大樓卻早已燈火通明、警燈閃爍,五十余名執行干警已整裝待發,奔赴執行現場。到達現場后,我們依法對被執行人采取拘留措施,以堅決的行動捍衛法律的威嚴。而面對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的被執行人,我們的執行團隊秉持人性化善意執法理念,給予其時間妥善安排家事。還記得,當時現場有一位被執行人家屬,情緒十分激動,阻止我們依法執行。而我作為現場唯一的女性執行員,出于共情也本著減少家屬抵觸心理的想法,我上前去安撫她,向她講解執行程序的性質,最終引導她配合我們的工作。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執行工作不是非黑即白的博弈,而是法理與人情的平衡藝術。我們手中的法槌不僅要敲響公平正義的強音,更要傳遞司法為民的溫暖。
這一年,淄川法院為我的成長提供了平臺和機會,讓我從一個懵懂的新人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法院干警;而我也親眼見證了淄川法院的發展和成績。在院領導的引領下,我們法院以創新工作機制為抓手,積極探索司法為民新路徑,不僅提前完成薄弱法院脫薄任務,更在多個領域綻放光彩。執行局干警們秉持“司法為民”信念,日夜奮戰在執行一線,成功斬獲全省法院“終本清倉”工作表現突出集體的殊榮,生動詮釋了司法的力度與溫度;“楓橋式人民法庭”的創建,讓司法服務下沉到鄉村社區的每一處角落,法庭干警們以耐心化解矛盾,用智慧消弭紛爭,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標,收獲群眾的信任與支持。淄川法院的成績遠不止這些,而這一項項成績背后,凝聚的是全體法院人勠力同心的智慧與汗水,也讓我深刻領悟到團結奮斗的力量,更堅定了我投身司法事業、守護公平正義的決心。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懷揣對法律的敬畏、對工作的熱愛,不斷學習,提升能力,在工作崗位上揮灑青春汗水。我堅信,只要我們心中有光,腳下有路,就一定能在法治建設的道路上,留下屬于我們這一代法院青年的堅實足跡!讓我們以青春之名,書寫淄川法院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立案庭信訪辦 劉長友
我是立案庭信訪辦的劉長友,畢業于山東政法學院,今年24歲,從24年7月入職至今已快一年了。這一年,在領導的關懷和同事的幫助下,我對法院工作,尤其是信訪工作有了以下三點認識,
第一,初遇挑戰,在學習中轉變角色
初到信訪崗位,我便感受到這份工作的特殊性:既要精準把握法律政策,又要耐心傾聽群眾訴求。記得第一次面對情緒激動的來訪群眾,我因經驗不足而略顯慌亂。幸得同事及時指導,從接待禮儀到溝通技巧,從文書處理到系統操作,他們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讓我逐步克服“本領恐慌”,學會用專業和溫度搭建與群眾的溝通橋梁。
第二,俯身實干,在磨礪中體悟責任
信訪工作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每一件訴求背后都是群眾的急難愁盼,都是來訪群眾沉甸甸的信任。近一年來,我在信訪接待室見證了各式各樣的案件,有當事人對判決結果不理解的困惑,有當事人尋求司法救助的急切,也有信訪老戶多年未解的心結。這一年來,信訪工作讓我深切體會到不僅是傳聲筒,更是解壓閥,既要用法律思維理清事實脈絡,也要用民生視角感知群眾冷暖。如今,我學會在接訪中多問一句,“還有什么困難”,在溝通中多想一層“能否優化流程”,努力讓群眾在每一次溝通中感受司法的溫度與擔當。
第三,展望未來,在堅守中砥礪前行
信訪工作常遇難題,但每當看到群眾滿意而歸,便覺得一切付出都有意義。未來,我將從三方面提升自我:一是深化學習:加強法律知識儲備,尤其關注涉訴信訪新規,確保政策解讀精準到位;二是改進方法:學習運用“楓橋經驗”,主動靠前化解矛盾,減少群眾“往返跑”;三是錘煉心態:以“如我在訴”的同理心面對群眾,用更柔性的溝通方式提升工作質效。
感謝領導和同事的信任與幫助!未來我將繼續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法院人。
太河法庭 史華超
我是來自太河法庭的法官助理史華超,時光荏苒,不覺我已經加入淄川法院這個大家庭4年了,剛來法院我先是在政治處實習了一個月,后去執行局的快速執行團隊工作了一年,2022年跟隨著宋庭長籌建了太河法庭并一直在太河法庭工作至今。
初到太河法庭,一方面要適應從執行到審理工作方式的轉變,另一方面還要忙著黨建、財務、內勤、食堂等其他方面的工作,紛繁復雜的工作讓我的生活變得充實,但有時也會讓我陷入了焦慮和自我懷疑。作為山區法庭的一名助理,我覺得如何和當事人進行有效溝通,做好調解工作是一大難題,我們法庭的案件多以離婚糾紛、民間借貸糾紛、買賣合同糾紛等為主,每次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時,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和穩定的情緒,有時調解一上午雙方馬上要達成一致意見時會因某方一句話而導致調解失敗,心情難免會有所沮喪,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宋庭長時常對我們說的話,做好調解工作首先要具備同理心,要設身處地的站在雙方當事人立場上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拉近與當事人的距離,讓當事人信任你,是做好調解工作的前提。日常工作除了調解,我還要書寫裁定書、判決書等,這些法律文書的書寫,不光要認真仔細避免出現低級錯誤,還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素養,所以在工作之余我也會多看一些經典案例和法律法規,不斷充實自己的法律知識。
我一直非常慶幸加入了太河法庭這個小家庭,庭上不管是法官、助理、還是書記員,大家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發光,也正是這種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和互相幫助的團結精神讓我們這個小家庭越來越好,在今后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向身邊優秀法官看齊,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為法院發展添磚加瓦。
監察室 王永孝
在沒有來法院參加工作之前,法院在我眼中意味著莊嚴和神圣,公平和正義。如今我有幸來到法院監察室工作,作為法院監察室的一名工作人員,我才切實感受到法院工作的不容易,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通過這兩年的工作,我深刻認識到,做好紀檢監察工作,不僅需要掌握溝通技巧、提升溝通能力,更要不斷提高法律知識和素養,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剛來監察室工作的那段時間,我對于電話接待當事人反映問題十分頭大。因為初來乍到,對法院工作也不是很熟悉,特別是接待當事人方面經驗不足。有的當事人情緒很激動,甚至出言不遜,如何正確處理,我難免手足無措。我自己漸漸摸索,也在領導的教導和同事的幫助下悉心學習,逐漸學著耐心地傾聽當事人訴說他們的不滿,不厭其煩地跟他們解釋,認真地記錄下他們所要反映的問題,事后竭盡所能地來調查情況。逐漸地,我對如何應對當事人,如何處理當事人反映的問題有了很大的進步,也對如何做好監察室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時,在與當事人溝通的過程中,我愈發感受到法律知識和素養的重要性。舉報問題線索往往涉及復雜的法律關系和法律條文,如果沒有扎實的法律知識,在與舉報人溝通時,無法清晰、準確地解釋案件的處理流程和法律依據,就難以給當事人合理的解釋和答復。意識到自己的短板以后,我開始系統學習法律知識,利用業余時間了解各項法律法規,向同事們請教各個部門相關的法律程序,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紀檢監察工作就像一座橋,一頭連著群眾的期待,一頭連著司法的公正。只有站穩立場、提升能力,才能讓這座橋更穩、更實。進入法院工作的這兩年,在紀檢監察室崗位上的每一個任務、每一次學習,都成為我成長的基石。我深知,溝通技巧和能力的提升,法律知識和素養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以更加嚴謹的態度、更加扎實的作風,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公正、廉潔、專業的法院干警。
立案庭 蘇明慧
我叫蘇明慧,去年7月份剛入職淄川區人民法院,今年25歲,現在在立案庭工作學習,在工作的這10個月里,我深刻體會到立案庭作為法院的“第一窗口”,既是司法為民的“前沿陣地”,也是案件流轉的“中樞樞紐”。下面我就談談在這段時間的工作中,我的收獲與體會。
首先,立案庭的工作看似程序性較強,但背后涉及對訴訟主體、管轄權、案由、立案材料等法律細節的精準判斷。每一個案件都要嚴格依據法律法規進行審查,再根據我院內部的分案規則分派到承辦庭,在分案過程中稍有疏漏就可能影響案件后續的審判。比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建設工程合同與承攬合同的區分,以及買賣合同與產品質量責任糾紛的區分,案由的不同,就會導致管轄權法院的不同、承辦庭不同。
其次,立案庭是群眾接觸法院的第一站,當事人往往帶著焦慮,甚至不滿的情緒而來。作為一名新人,我的工作經驗比較欠缺,在與當事人的溝通交流上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對當事人咨詢的問題不熟悉、對法律知識的應用比較死板等。但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請您稍等一下,我幫您問一下”這句話已經很少出現在我接待當事人的過程中了。現在,面對不同的當事人,我始終堅持“耐心傾聽、換位思考、理性引導”的原則。
最后,作為一名新入職的法院干警,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和同事在工作中對我的幫助和包容,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做好細節問題的把握,不斷向各位領導、同事們學習,學習新法新規,學習典型案例,在案件審查過程中做到既“快”又“準”。在與各部門的協作中,更加注重從全局視角看待問題,牢記司法工作環環相扣的特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