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松口表示,如果本周末在瑞士舉行的中美高層會談進展順利,他將考慮降低此前對中國征收的145%高額關稅。
特朗普政府為什么坐不住了?答案很簡單,關稅大棒沒打疼中國,倒先砸了美國自己的腳。
【特朗普稱正在考慮降低對華145%高額關稅】
先看美國國內的經濟和社會現實。在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的政策出臺后,路透社與益普索集團民調顯示,有多達63%的美國人不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粗略估計,美國50個州內爆發了將近1200場針對特朗普的抗議活動,報名參加的人數超過50萬人,這是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針對他的最大規模的單日抗議潮。
另外,美媒發布的另一項調查顯示,特朗普執政百日的支持率僅為39%,比2月下降了6個百分點,創下了80年來美國總統“百日支持率”的最低紀錄。
在經濟層面,更加嚴峻的現實正在顯現。根據經濟專家的預測,如果對華高關稅政策繼續執行,到今年夏季,美國消費者將可能面臨貨架空空、物價飆升的窘境。零售和物流行業裁員的風險正在加大,整個供應鏈遭遇嚴重沖擊。如果對華貿易關系無法緩和,美國經濟將在2025年夏天陷入實質性衰退。
也就是說,特朗普此次放風愿意降低關稅,其背后并不是主動釋放善意,而是被經濟壓力與政治民意一步步“逼”出來的。
【美國多地爆發大規模抗議特朗普關稅的示威活動】
不過,特朗普的“服軟”很可能只是嘴上說說。觀察特朗普過去的行事風格就知道,他在關稅問題上可謂反復無常。這次表態更像是一次試探,是一種典型的“造牌”手法——先在輿論上拋出一個“可能讓步”的信號,再借此逼迫對手讓步,從而換取更多談判籌碼。
這一點,從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此前的發言中就能看出端倪。他表示,瑞士會談的目標主要是“降低緊張局勢”,并不指望達成實質性協議。換句話說,美國這次談判更像是一場“秀”,目的是穩住市場、安撫民眾,同時觀察中方反應,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而中國早就對此有清醒認知,也早早把“丑話說在前”。
中國駐美使館發言人在日前的記者會上明確指出,這場關稅戰本質上是美國單方面挑起的。如果美方真心想談,就應該停止動輒施壓、威脅,而是以平等、尊重、互惠為基礎,開展對話與合作。中方不會接受美方“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伎倆,更不會為了達成某種交易而犧牲原則和國家利益。
【中美即將在瑞士展開談判接觸】
事實上,中國近年來在面對美方極限施壓時,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無論是從貿易結構的優化、供應鏈的多元化,還是擴大內需和推動科技自主可控方面,中國都在加快步伐,增強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美方想走通過施壓逼中方妥協的老路,已經越來越行不通。
對于這次會談,中國的態度其實非常明確:談,可以,但必須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想敲詐、想脅迫,那就免談。
從國際大環境來看,中美關系已經進入結構性博弈階段。短期的緩和不等于問題的解決,更不能靠一次會談就徹底扭轉局勢。
這也提醒我們,對于中美經貿關系,既要有談判的智慧,也要有斗爭的準備。不能因為對方口風一變,就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更不能在原則問題上退讓半步。
總結來看,特朗普所謂“考慮降低對華關稅”的說法,更多是一種政治操作,是在內外交困局勢下的權宜之計。而中國,已經給出了清晰的回應:想合作歡迎,但別想帶著訛詐的心態坐到談判桌前。
接下來的瑞士會談結果尚未可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方不會輕易妥協,更不會讓步換“面子”。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的戰略姿態早已不僅是應對,而是主動出擊。
所以,這一輪關稅博弈,到底誰更有底氣?其實答案早已寫在了現實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