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過寺院的紅墻,下課后,我與師兄們踏著青磚緩步前行。檐角銅鈴隨風輕搖,恍惚間,我又想起去年春季參加聞熏班考試時的自己——那么懵懂、忐忑,卻對佛法滿懷期待。如今,法師們講過的“緣起性空”“十二因緣”“五戒十善”早已在心頭生根,像檐下漸次亮起的燈籠,一盞盞映亮來路。
《燃燈之歌》里唱“點一盞明燈,燃希望之火”,恰似這一年聞熏班的時光。那些在經卷前翻動的晨昏,那些聽法師開示時茅塞頓開的瞬間,都化作點點星火,驅散了我心頭的迷霧。
學修路上,有兩件事讓我尤為難忘。
某日課間,我與幾位師兄向法師請教:“何為真正的自由?”那時我正被工作與家庭的瑣事纏得喘不過氣,總想著“辭職旅行就能解脫”。法師卻笑著搖頭:“你無法在煩惱之外找到另外一個自由,煩惱即菩提。”
起初我似懂非懂,直到某夜被工作逼得輾轉難眠,忽地想起這句話。細想之下,若以為辭職就能逃開煩惱,豈非像掩耳盜鈴?煩惱如影隨形,但若學會將瑣事當作磨刀石,反能磨出心性的鋒芒。如今再遇困境,我常笑著對自己說:“看,這又是個練心的機會。”
另一樁感悟,始于初學五戒的共修日。
那天師兄們圍坐討論,有人問:“受戒后是否會束手束腳?”一位師兄答得妙:“戒律不是枷鎖,而是護身鎧甲。”他講起自己受持酒戒后,雖滴酒不沾,卻憑專業(yè)能力贏得客戶信任。另一位師兄也笑說:“以前總怕守戒錯過機會,后來才懂——心正則行端,反而能走得更穩(wěn)。”
那日共修如撥云見日。我原本對受戒心存猶疑,然見師兄們踴躍、精進、歡喜的精神風貌,深受感染,也一同前去受了五戒。原來守戒不是自縛,而是以正念為舟,載我們駛向更開闊的天地。
這一年,我常覺自己像一粒種子,被文殊院的慈悲與智慧浸潤滋養(yǎng)。從前總向外求索答案,如今漸漸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他處,而在心中。文殊菩薩手中的智慧寶劍,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心燈——既能斬斷無明,亦能照亮他人。
感恩這段殊勝因緣,亦慚愧自己修行尚淺。愿來日仍能常與佛法相伴,將這份歡喜化作甘露,與諸位同修共飲共行,在紅塵中走出一條清凈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文字|妙愿 圖片|小立
美編|妙能 責編|慧法
來源|空林文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