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雷在Q群沖浪時,發現了一個蠻有意思的現象。
簡單來說,我之前有在追樂隊動畫《BanG Dream! Ave Mujica》,盡管動畫狗尾續貂、一坨稀泥,但是樂隊本身還是不錯的,Q群里也有不少群友千里迢迢趕赴霓虹去看MyGO!!!!!×Ave Mujica聯合演唱會的。
我是沒這個閑錢啦,但是按照他們的說法,現場氛圍居然出奇的好,兩只樂隊的主場也在活動期間保持著高水平,要說比較遺憾的地方,就是他們的手機沒法記錄下多少清晰的精彩瞬間,畢竟蘋果超長焦是什么表現,咱們的老讀者也都心知肚明。
這么一想,近些年的國產超大杯,多少都有點和望遠鏡對著干的意思。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特別是前兩周發布的vivo X200 Ultra,這玩意長焦依舊是2億大底HP9,配備了更精密的潛望結構,甚至還準備了一顆vivo蔡司2.35倍長焦增距鏡,理論上能讓潛望長焦達到“原生200mm”的純物理焦距。
按照官方的說法,搭配算法優化,能做到35倍高度可用,70倍畫面能看。
可惜在哪?就可惜在我沒錢買。
不過俗話說得好,這天無絕人之路嘛!9699元的X200 Ultra 16GB+1TB攝影師套裝我是買不起,但是PDD 28.8元的“演唱會高清放大望遠神器”明顯更有性價比,我是小手一點,直接就入手了帶支架的超級豪華版。
別說了,秒殺超大杯,就在今天!
做工簡陋至極
說起來,你可能不會相信。
但是我在PDD上面買的這個所謂“望遠神器”,居然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包裝盒,而不是那種清一色的土黃色工包盒。
這款“望遠神器”在外包裝上采用了紅色和黑色作為底色,方盒正面印有產品的圖片展示,左上方則是產品的英文名,看起來是主做出口外貿生意的,側面是一些產品的設計使用場景,產品合格證等信息則被黏貼在頂蓋上。
要我說,這個包裝盒設計,已經能算是第一重驚喜了。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打開包裝盒,里面的內容物出奇的簡單,一個表面采用橡膠和塑料材質的廉價增距鏡,一個負責把增距鏡固定在手機上的簡陋夾子,以及一個可以接在增距鏡后面,讓它變成望遠鏡的轉接配件。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嗯...和預期一樣的簡陋呢。
比較讓人驚喜的,反而是隨產品附贈的收納袋,不僅表面布料看起來挺結實,甚至采用了內外雙層設計。
比增距鏡更簡陋的,是只有我選的這個28.8元豪華套餐才會附帶的簡易三腳架。
這個簡易三腳架的做工,可以說完全打破了我對PDD小商品質量的認知,姑且不論這遍布塑料制品的黑色毛刺,整個三腳架后半段展開的結構松松垮垮的,左右合起來有約30°的差異。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我試著把它拿在手上,握持手感那叫一個難受。
打開后半段,就能組成一個很簡單的三腳架,底座展開后的整體投影面積較大,在外并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平臺放置,而且三個支架的底部都沒有做防滑措施,在桌面上推動根本如履平地。
這個時候,拿出vivo簡單對比一下,人家那個印著蔡司小藍標的外置鏡頭,在做工上明顯就不是一個檔次的產品,當然在價格上也是超過50倍的價差,好像也沒有必要過度苛責人家了。
我這邊嘛,倒也有想過給他貼張小藍標啥的,提升一下逼格。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只不過我買的不是“蔡司”,那樣看起來多少有些山寨了,不如整一張來自英特爾酷睿的處理器貼紙,更能彰顯我選擇的不凡。
至于最終的結果呢,用我同事的一句評價來形容最好:
“你哪整來的高性能望遠鏡?”
體驗超級繁瑣
雖說做工有點稀爛,但這些還算是在預期中的。
畢竟俗話說得好,看人要看內在,評測一款產品也不能只看它的外觀,沒準這款增倍鏡實際上會很好用呢?
想是這樣想的,但這玩意一上手就給了我當頭一棒。
作為一個拼裝過各種機娘、敢達之類的玩具老手,這玩意的安裝流程居然在某種程度上嚇到我了。
首先,你要把包裝盒里面附帶的這個架子,夾在你的相機模組上,確保開孔對準你想要的相機,然后把增倍鏡直接擰上去。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第一個問題就出現在這里——這個夾子根本就夾不穩!
哪怕已經調整到位,這個夾子依然會四處滑動,導致鏡頭和相機根本就對不上,經常是拍著拍著鏡頭就遮住了大半個相機,只能說到現在為止,這玩意還沒摔在地上已經算是個奇跡了。
第二個問題,在于手動對焦。
因為產品本身沒有做過適配,每次使用增倍鏡之前都需要手動調整對焦,而這個鏡頭的對焦環手感又是出奇地爛,偶爾擰著擰著,對焦沒有對上,鏡頭反而被擰下來了,多少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作為對比,vivo蔡司增倍鏡的裝配方法就簡單很多,套上影像外殼、擰上轉接環,然后擰上鏡頭就行了,雖說步驟也不算少吧,但是基本沒有操作難度。
接下來,終于要進入到我們的實測環節了!
總之,先打個底,我現在手持的主力機是小米15,本身只有一顆2.6倍直立長焦鏡頭。
首先,我們隨便從高處拍攝一張園區里的照片,不難看出,遠方的紅旗和更遠處的園區名字基本上都是看不清楚的。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然后這是不換手機,直接拉到30倍,自動啟動大模型長焦算法后的效果。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由于原本機身內的長焦鏡頭素質不高,因此很難給大模型提供清晰的影像,這也導致拍出來的葉片、旗子上的圖標都充滿了涂抹感,屬于是能看,但是絕對算不上清晰的畫面效果。
這是用直立長焦搭配增倍鏡之后,好不容易對上焦拍攝下來的效果。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由于變焦倍數過高,在裝上這顆倍增鏡后,小米15基本不可能在手持的情況下進行拍攝,必須采用三腳架進行穩定。
理論上來說,這是2.6x12,也就是31.2倍光學變焦拍下來的效果,由于沒有觸發AI算法,因此長焦里面基本不存在涂抹感,細節方面明顯會更清楚一些,但是整張照片的畫面偏黃偏暗,觀感并不出色。
接下來,我們試試vivo的蔡司2.35倍增距鏡。
實測下來,在原本長焦就很給力的情況下,X200 Ultra用上倍增鏡后,在200mm端時,能夠非常明顯地看出使用增倍鏡和沒使用的區別,無論是畫面的亮度、整體的純凈度還是色彩都有了明顯提升。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最重要的是,X200 Ultra搭配倍增鏡后,在手持的狀態下居然高度可用。
沒錯,不需要什么獨特的技巧,也不需要三腳架之類的,僅靠手持就能派出清晰銳利的超長焦照片。
接下來,我也做了一些不同場景下的對比: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均為前PDD,后vivo)
這肉眼可見的差距...實在是讓我很難繃得住。
總結:千萬別買!
結論?
這么一番折騰下來,我能給出的最誠懇的結論,就是“千萬別買PDD增倍鏡”
即便是僅僅經過了簡單的上手體驗,但是這玩意基本沒給我留下什么好印象,不管是畫質、對焦還是拍攝體驗都很難讓我承認這是一顆“鏡頭”,做工、設計和鏡片素質更是低得嚇人。
在我看來,與其用這玩意,還不如老老實實品味廠商優化過的AI長焦,如果你的相機素質真的到了瓶頸,那用這玩意顯然也不可能突破瓶頸,考慮到它的價格,只能說這是一個可把玩的外貿玩具。
(圖片來源:雷科技自制)
嗯,就是這樣。
不過話又說回來,哪怕是素質更好的蔡司2.35倍增距鏡,到頭來高概率也是新鮮感褪去后,被大伙當成桌面上、展示柜里放置的時尚單品,畢竟沒有多少人愿意出門還帶著一套不輕的影像套裝。
從這個角度來看,PDD增倍鏡至少是一個更便宜的“祛魅”方案?
總之,大伙就別指著這玩意能幫你拍得更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