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要走的路,
有人堅持在燈光下,
有人愿意在幕后,有人愿意做普通人,
這都得益于個人選擇。
她曾經是央視的“新星”主持人,
主持過很多大型的文化類節目,
但是后來她卻從這樣的大舞臺退出了,
轉而去了農業頻道,扎根鄉村,走出了另一條路。
01
李七月出生在哈爾濱的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
家里沒啥余錢,但書架上總堆滿了書。
小時候的她不像別的女孩,裙子穿不上兩天就弄臟,
洋娃娃也比不上收音機里傳來的播音聲有吸引力。
她常常躲在被窩里,偷偷學著播報“晚間新聞”,
聲音奶聲奶氣,卻一本正經。
鄰居笑她:“這丫頭,長大準是個話匣子。”
眾所周知,夢想這東西,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家里沒條件送她學藝術,而她只能靠自己。
高中三年,她像個小斗士,課本啃得比誰都熟,獎學金年年到手。
學校搞演講比賽,她總是第一個報名,站在臺上眼睛亮得像星星。
同學私下議論,這姑娘天生就該站到更大的舞臺上。
高考那年,她咬著牙考進了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大學里的她,很忙,像個陀螺一樣。
別人周末約會看電影,她在宿舍練發音,舌頭繞得生疼。
校園電視臺的實習機會,她死皮賴臉也要搶到手。
大三,她第一次走進錄播室,
燈光打在臉上,心跳得像擂鼓,可嘴上卻穩得像個老手。
畢業后,她就回了遼寧,在省臺新聞節目里當主播。
每天清晨五點起床,趕最早的班車,熬夜改稿子是家常便飯。
她心里憋著一股勁:總有一天,要站到央視的演播室。
02
2011年,央視主持人大賽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嶺。
全國的高手云集,她一個剛出茅廬的女孩,
硬是憑著那股不服輸的勁頭闖進決賽,拿下優秀獎。
比賽后,她如愿進了央視,還被分配到《遠方的家》節目組。
從此,她成了“空中飛人”。
今天在云南的深山里拍片,
明天在新疆的戈壁灘取景,為了一個鏡頭,
她能背著設備爬山十幾個小時,累得腿都抬不起來。
同事笑她:“七月,你這哪是主持人,簡直是探險家?!?/p>
五年時間,她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那些日子里,她見過凌晨的漁村,
摸過戈壁的黃沙,也在藏區的雪山下凍得直哆嗦。
每到一個地方,她都像海綿一樣,汲取當地的故事和文化。
2019年,她又一次站上了央視主持人大賽的舞臺。
這一次,她再也不是那個青澀的新人了,她有自己的想法。
比賽中,她站在臺上,語速不急不緩,氣場挺穩,她的魅力讓人挪不開眼。
評委席上,董卿夸她是“夢寐以求的繼承者”,
康輝甚至當場邀她試試新聞節目。
她拿下全國第三,成了觀眾眼里的“央視新星”。
緊接著,她迎來了職業的巔峰——主持《中國詩詞大會》。
在那個充滿詩意的舞臺上,她穿著長裙,
站在燈光下,詩詞從她嘴里流淌出來,像清泉一樣自然。
觀眾看得入迷,彈幕刷得滿屏都是“仙女下凡”“董卿接班人”。
那一刻,她站在事業的頂點,像是注定要成為下一個“國民主持人”。
03
2020年,她的事業卻來了個大轉彎。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開播,這時候主持人卻換成了新人,
李七月再也沒有出現在這個舞臺上。
更讓人意外的是,她被調到央視農業農村頻道,
主持一檔叫《大地講堂》的科普節目。
從演播室的華麗燈光到田間地頭的泥濘小路,
這落差讓所有人都懵了。
網上議論炸開了鍋,有人說她得罪了人,
有人嘆她自毀前程,還有人猜測她被央視“冷藏”。
流言像風一樣刮過,尖銳又刺耳。
面對這些聲音,她沒站出來解釋一句。
她開始默默的收拾起行李,就去了農村。
剛開始,她連水稻和麥子都分不清,踩著泥巴路走得跌跌撞撞。
可她沒退縮,脫下高跟鞋,換上平底靴,
跟著農民下地,學著看莊稼的長勢,聽他們講收成的喜憂。
她的筆記本上,記滿了農業技術的術語,手上也磨出了繭子。
鏡頭前的她,臉上沒了精致的妝容,
曬得起了雀斑,可眼睛卻亮得像從前。
這些輿論的風波漸漸平息,但質疑始終沒停過。
有人覺得她放著大好前途不要,偏要去“吃苦”,簡直不可理喻。
可她好像沒聽見這些話,依然在田野間忙碌,
拍片、采訪、剪輯,忙得腳不沾地。
她的節目里,開始出現更多農村的故事:一個村子從貧困到富裕的轉變,
農民用無人機種地的場景,還有年輕人返鄉創業的笑臉。
那些畫面,真實得讓人心動。
04
在農業頻道的工作,也讓李七月像換了個人。
她不再是那個站在聚光燈下、被鮮花和掌聲包圍的“詩詞仙女”,
而是一個扎根土地的“泥巴達人”。
她走遍了中國的鄉村,從東北的黑土地到西南的梯田,
從傳統農耕的村落到智能農業的基地。
每次拍攝,她都和農民蹲在一起,
聊今年的收成,聊孩子的學費,聊村里的新變化。
她的節目不再只是科普,
而是成了農村生活的縮影,帶著泥土的溫度。
她學會了很多。怎么辨認病蟲害,
怎么用最簡單的辦法提高產量,甚至怎么在暴雨天搶收糧食。
她曬黑了,臉上的雀斑多了,
衣服上常沾著泥點,可她從沒抱怨過。
相反,她覺得自己離生活更近了。
以前在演播室,她講的是詩詞里的浪漫;
現在在田里,她講的是土地上的希望。
每次錄完節目,她都會坐在田埂上,
看著遠處的夕陽,覺得心里踏實得像從沒這么滿足過。
她的努力,也慢慢被更多人看見。
觀眾開始在她的節目里找到共鳴,那些關于農村的故事,
勾起了很多人對家鄉的記憶。
網上對她的評價也變了,
有人說:“七月姐,你這是在用鏡頭給農民發聲。”
還有人感慨:“她沒隕落,她只是換了個更大的舞臺?!?/p>
05
2023年,李七月出現在商丘淅川市的文化節上,主持開幕式。
那天的她,穿著一身酒紅色的西裝,
站在舞臺上,笑容溫暖又從容。
觀眾看著她,覺得她還是那個耀眼的女孩,
只是多了點生活的煙火氣。
2024年,她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段主持招聘會的,
只見她穿著中式風的衣服,妝容清新,氣質親和得像鄰家姐姐。
網友們刷屏留言,夸她狀態好得冒泡。
如今的她,已經不再糾結于過去的“高光時刻”。
她在農業頻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目標,
她計劃繼續做下去,讓節目更有溫度。
她還想試試幕后策劃,甚至籌備一檔關于鄉村振興的節目,
讓更多人看到農村的變化。
她的生活依然低調,感情的事從不提起,家人是她最大的依靠。
每次錄完節目回家,媽媽總會做一桌家常菜,讓她卸下疲憊。
最近刷到李七月的,每一條都是她面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
06
其實,不管是什么工作,人人都面臨著考驗,
人們往往扎根在自己的熟悉的行業內,
而忽略了其實還可以有另一種選擇,
當另一種選擇讓人們不理解的時候,或許自己的內心也會掙扎。
但是李七月克服了這種困難,
也在告訴人們人生有不同的路可以選擇。
信息來源:
1、專訪尋人團團長李七月:人如其名,就像夏天的晴和雨.央視網
2、"神仙打架"般的央視主持人大賽,哈爾濱姑娘李七月單場第一咋得的?她的老師這么說.The Paper
3、這個哈爾濱姑娘大獲董卿贊賞,她剛奪得“央視主持人大賽”單場第一.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