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游覽了九寨溝,晚上看晚會演出。22日6點在賓館早飯后,我們一行40人又坐大巴車,在那個導游的帶領下踏上了前往四川黃龍山的旅程,開啟了一段令人難忘的自然之旅。
黃龍山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地帶,是岷山山脈南段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九寨溝毗鄰,這片神奇的土地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川西北高原之上。
景區總面積達1340平方公里,廣闊的區域內蘊藏著無數的自然奇觀和豐富的生態資源。
其高程范圍在海拔1700-5588米之間,區內雪峰林立,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有7座,地勢起伏較大,造就了多樣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垂直景觀帶。
我們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黃龍區景點。
記得那一天天氣有點陰冷,早晚溫差較大,早上出發時氣溫大概在5℃左右,我們把隨身帶的棉衣換上還感覺有點冷。在上山前,導游說黃龍山海拔四五千米,誰的心臟不好的、有高血壓的最好不要上去…
我們一起的八個姐妹其中就有一個沒有上山。在這八人中就數我的年齡大,但是我身體很棒,我能上山。其間有人來賣水,導游說喝了這瓶水上山就有力氣了,好處多多,90元一瓶,我們不管是真是假,每人買了一瓶(這是個小插曲)。
進入景區,一條寬約40-170米、長逾1.3公里的“金色巨龍”突然躍入眼簾——這便是聞名遐邇的“金沙鋪地”。碳酸鈣華沉積形成的坡地如凝固的瀑布,在陽光下發著蜂蜜般的暖金色光芒。水流從高處漫溢而下,在凹凸不平的鈣華灘上激起細碎的水花,宛如撒落的珍珠。俯身觸摸灘面,細膩的鈣化顆粒間滲透著清冽的泉水,據說這里的鈣華沉積速度每年僅0.3毫米,眼前這片壯闊的金色地毯,竟是大自然用千百萬年時光編織而成。
第二個景點是“洗身洞”:我們沿著棧道上行,海拔3900米處有個“洗身洞”,是藏民心中的圣地。這是一個高約1米、寬2米的天然溶洞,洞前是一汪碧藍的鈣華池。傳說在此沐浴可洗去罪孽,洞壁上掛滿的經幡與池邊堆砌的瑪尼堆,為這處自然景觀賦予了神秘的人文色彩。
第三個景點是五彩池:這是黃龍景區的精華所在,位于黃龍溝的頂端,海拔4100米。五彩池由眾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彩池組成,宛如一塊巨大的調色板,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色彩,有湛藍、碧綠、金黃、橙紅等,色彩相互交織,美輪美奐,仿佛人間仙境。這些彩池的水清澈見底,池底的鈣化沉積物形態各異,有的像珊瑚,有的像樹枝,為這美景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我們在這里游覽了好長時間,并在這兒拍照留念
第四個景點是黃龍溝:全長約3.6公里,溝內遍布著碳酸鈣華沉積,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從遠處望去,黃龍溝就像一條金色的巨龍蜿蜒在山間,龍頭、龍身、龍尾栩栩如生,故而得名“黃龍”。溝內的鈣化池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水質清澈透明,在不同的光線和角度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和光澤,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
黃龍山另一個景點雪寶頂:它是黃龍山的最高峰,海拔5588米,山勢雄偉險峻,終年積雪不化。由于我們太累了沒有上去。??
夕陽西下時,我們沿著棧道緩緩下山。鈣華池中的水色逐漸深沉,如凝固的琥珀。遠處的雪寶頂已籠罩在暮色中,唯有山尖仍殘留一抹玫瑰色的晚霞。山風帶來陣陣林濤,仿佛黃龍在訴說著千百萬年的地質傳奇。這一天的行程,從清晨的凜冽到正午的絢爛,從鈣化池的微觀奇跡到雪山峽谷的宏觀壯麗,不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與自然對話的心靈之旅。
黃龍之美,美在自然之手的鬼斧神工,更美在時光沉淀的厚重與靈動。2016年那個秋日的邂逅,讓我真正讀懂了“人間瑤池”的深意——這里不是凡人的游樂場,而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地質教科書,是需要用敬畏之心去品讀的生態詩篇。
作者簡介:盧秀蓮,女,網名映日荷花,中共黨員,中學高級職稱,語文教師,市作家協會、贛榆區作家協會會員。現有百余篇文章在《中國鄉村》、《連云港日報》、《贛榆文藝》報刊雜志及孔雀文化、文化佳園、今日頭條、華文原創、蘇北文學等微刊上發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