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初夏傍晚的微風,5月11日,10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勞模受邀來到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上海交響樂團在一邊奏響金庸的武俠經典,一邊讓以中華美食為靈感創作的《中國廚房——味覺的盛宴》的旋律回蕩。剛剛過去的周末,郎朗、亞當·費舍爾、余隆等音樂大師以及兩支百年名團——上海交響樂團與德國杜塞爾多夫交響樂團,為觀眾帶來了兩場足不出“滬”的高質量文化藝術享受。
演出前,由郎朗領銜的第一天音樂節5000張門票72小時即宣告售罄,刷新音樂節單場最快銷售紀錄。5月10日晚,郎朗彈奏了門德爾松21歲時(1832年)創作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音樂充滿浪漫色彩,技巧華麗,充分顯示了青年的朝氣。“很適合在戶外音樂會彈奏。”郎朗說,“這是我第一次參與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也是第一次來辰山植物園,感覺很放松。你能聞到花的香味,感受風的聲音,人與自然結合得特別好。”
郎朗雖是第一次來辰山植物園演奏戶外音樂會,但談起戶外演出,郎朗可并不陌生。甚至他的職業生涯最重要的起點,就是源自一場戶外音樂會。1999年,17歲的郎朗在拉維尼亞音樂節中臨時替補原定鋼琴家安德烈·瓦茲,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激情澎湃的演奏征服了現場觀眾,演出結束時掌聲持續長達20分鐘。“可以說,我藝術生涯的幸運時刻,就是起源于戶外演出,所以我對戶外演出總有特殊的情感。”郎朗說。
相比起室內演出,郎朗表示戶外演奏經常會遇到突發情況,除了下雨之外,有時會有蟲子或者鳥飛到舞臺,夏天的蟬鳴聲也會對音樂會構成干擾,一度需要暫停演出。“這一次在辰山植物園,很幸運沒有下雨,音響也都很好,只是風很大,樂手們的樂譜都用架子固定得很緊。”
5月11日,有10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勞模代表受邀來到音樂節現場聆聽音樂會,在繁忙工作之余,感受了一次別樣的“詩與遠方”。音樂節小舞臺專為非職業合唱團打造,30多支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的合唱團報名參與,最終16支隊伍脫穎而出登上舞臺,收獲熱烈的掌聲。正如指揮家余隆所說:“交響樂不是殿堂,而是人間。”這種“藝術惠民”的理念,讓音樂節不僅是文化盛事,更成為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標題:《郎朗、余隆等在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上為觀眾帶來足不出“滬”藝術享受》
欄目編輯:朱光 題圖來源:主辦方提供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吳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