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李佳琪
編輯|苗正卿
題圖|奈雪官方微博
奈雪的茶又“換裝”了。
2025年5月,奈雪的茶借“十周年國際化戰略升級”之機,更換了品牌LOGO,名稱也從“奈雪的茶”簡化為“奈雪”,英文標識從拼音“NAIXUE”改為混合風格的“Naìsnow”。這一新名稱被官方解讀為:“Naì”強化了中國基因與記憶點的同時,融合了“N自然、A藝術、I想象”三大品牌核心價值。“Snow”則呼應圖形logo中的雪花,以純凈、輕盈的視覺聯想,傳遞奈雪傳達的自然健康理念。
但以上“國際化轉型”的象征,卻并不被消費者買單。在社交平臺上,消費者吐槽奈雪的新LOGO“中不中洋不洋、像綠色病毒”。資本市場也反應冷淡:股價下跌、市值縮水至不足巔峰時期的1%。
奈雪的新LOGO 圖片來源:九虜品牌咨詢
這場“換標秀”更是被質疑為借改名掩蓋業績頹勢。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奈雪營收49.2億元,同比下滑4.7%,經調整凈虧損9.19億元,單店日均銷售額跌破萬元。依此來看,這場看似無傷大雅的“品牌升級”,暴露的不僅是品牌重塑的無力感,更折射出新茶飲行業從資本狂歡轉向殘酷淘汰的深層陣痛。
自上市以來,奈雪的“鬧心”似乎從未停止:業績方面,上市至今,其僅在2023年短暫恢復盈利1300萬元。用人方面,天圖合伙人魏國興加入奈雪董事會僅一年便辭任。2025年以來,核心管理層也動蕩不斷:2月,先是公司元老級員工、首席運營官(COO)鄧彬因個人事物辭去執行董事及COO職務(其是除創始人趙林彭心夫婦以外的唯一一位執行董事),再是4月,代表奈雪主要投資方之一的太盟投資集團加入董事會的馬焱,因其他工作安排,提呈辭任非執行董事,任期不足一年。
在頭部品牌接連IPO的茶飲圈,新茶飲第一股的日子正變得越發難過起來。
桎梏&崩塌
奈雪長期堅持直營模式,試圖復制星巴克“第三空間”的體驗,但這一策略在成本控制上遭遇了致命挑戰。財報顯示,其員工成本占比達29.2%,原材料成本36.8%。截至2024年底,奈雪直營店占比仍高達81%,而同期蜜雪冰城、茶百道加盟店占比均超90%。重資產模式下,奈雪單店日均訂單量從2018年的363單銳減至2024年的270單,客單價從32.4元降至26.7元,單店日銷售額一線城市從1.27萬元腰斬至8900元,新一線城市從9500元降至6800元。直營模式的成本黑洞正在吞噬利潤。
更大的打擊是:曾以“茶飲界愛馬仕”自居的奈雪,主打20-35歲女性客群,但這一戰略在消費理性化趨勢下面臨“崩塌”。2024年,茶顏悅色、滬上阿姨等品牌通過價格下探搶占市場,10元以下產品占比紛紛提升,側面加劇了奈雪30元以上的主力價格帶與下沉市場需求的嚴重脫節。艾媒數據顯示,2024年新茶飲市場30元以上產品份額僅占12%,而10-20元區間占比達58%。奈雪試圖通過“瘦瘦小綠瓶”等健康概念產品突圍,但其成本結構難以支撐性價比競爭。
新茶飲行業已進入萬店時代,加盟模式早已成為效率革命的勝負手。2024年,蜜雪冰城以2.3萬家門店、44.5億元凈利潤領跑,古茗、茶百道通過“0加盟費”政策加速下沉,而奈雪加盟店僅345家,且單店投資門檻58萬元(初始投資為98萬元,自2023年7月起降至58萬元),市場競爭力遠落后于競品。更致命的是,奈雪在下沉市場遭遇兩頭不討好:一線城市接連閉店,低線城市又難敵蜜雪的性價比攻勢。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其總門店1798家,其中直營1453家,加盟345家,直營店減少121家,加盟店凈增264家,但增速遠低于行業頭部品牌。
產品同質化與創新力的不足也讓奈雪過得難受。截至2025年5月12日,奈雪的茶市值僅剩19.44億港元,較上市時的340億港元蒸發近94%,其核心問題直指行業同質化與自身戰略失焦。相較于眾多“優秀案例”,如憑借“原葉鮮奶茶”細分品類異軍突起的霸王茶姬,奈雪的表現力的確不足。在產品高度趨同的新茶飲行業,奈雪雖推出“奈雪Green”健康系列,但喜茶、樂樂茶等同期推出類似健康概念產品,且價格更低,差異化優勢被稀釋。
生死突圍
奈雪正嘗試多線調整:一是收縮直營規模,2024年關閉121家低效門店,將資源聚焦高勢能商圈;二是推出“奈雪Green”輕食店型,以40平米小店+簡餐組合降低坪效壓力;三是降低加盟門檻,投資額從98萬元降至58萬元。但這些舉措成效存疑:輕食賽道已有Wagas、Baker&Spice等成熟品牌,而加盟商對奈雪品牌勢能衰退的擔憂仍未消除。
此次品牌換新不難看出,奈雪將希望寄托于海外市場與健康戰略。其在東南亞已開設多家門店,曼谷旗艦店單日銷售額破百萬泰銖,但當地市場容量有限(銀河證券預測東南亞茶飲市場規模僅為中國的1/5)。歐美市場則面臨文化差異與供應鏈難題。健康化路線雖符合消費趨勢,但高成本與低復購的矛盾依然無解。第三方調研顯示,奈雪健康系列產品復購率僅為常規產品的65%。
奈雪的困境映射出新茶飲行業的根本性轉折:資本驅動的規模神話終結,效率與差異化成為生存法則。蜜雪冰城憑借供應鏈整合實現15%凈利率,霸王茶姬通過品類創新搶占心智,而奈雪在兩者間搖擺不定。未來賽道將呈現“金字塔結構”:頂層由少數具備文化溢價能力的品牌占據,中部是標準化加盟巨頭,底部則是區域化性價比玩家。未能找到生態位的品牌,終將被擠出市場。
當資本退潮、競爭升維,新茶飲行業已從“講故事”階段進入“算賬本”時代。奈雪若想打破困局,需要的不是Logo的雪花元素,而是徹底重構從成本結構到價值定位的商業邏輯。畢竟,在消費者用腳投票的市場里,情懷從來不是免死金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