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數控(300161.SZ)歷時兩年的定增事項有了重大變化。
5月9日晚,華中數控發布定增修訂稿。與此前多個定增版本相比,最新修訂稿最大的區別是,公司控股股東卓爾智造不再參與此次定增認購。
由于大股東放棄低位定增認購,一定程度不符合其利益,引發市場關注。盡管公司聲稱大股東退出定增,主要是防范其海外業務被列入制裁名單的風險。但背后也交織著降低監管審核難度加快定增落地、大股東背后“卓爾系”資金吃緊等多重因素。此番放棄定增認購,或是大股東的無奈之舉。
2023年推行定增事項時,時值公司股價高點。但目前公司與市場環境儼然發生變化:2024年公司凈利潤虧損降幅高達304.37%,公司被列為美國列入SDN清單,股價也被腰斬。加速定增落地成為當前公司能打出為數不多的一張“牌”。
三重原因交織下,控股股東放棄定增認購
2023年3月,華中數控發布定增預案公告,公司擬向特定對象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元。卓爾智造認購數量不低于該次定增發行股票總數的30%(含本數),且不超過總數的40%(含本數)。
其中,公司擬5億元用于五軸數控系統及伺服電機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一期);2.5億元用于工業機器人技術升級和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一期);2.5億元用于補流。
當時公司推動定增事項的背景是,上一輪定增剛剛過去兩年,公司股價2023年迎來暴漲行情,一路沖高至61.92%元,較2022年15.64元的低點,漲幅超過300%。
但歷經兩次延期,公司定增項目遲遲沒能落地。直至日前公司再度修訂定增方案,控股股東卓爾智造不再參與定增認購,同時募資金額也降低30%,繼續采用詢價發行方式。
筆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公司詢問為何大股東退出定增認購事項,公司方面表示:“主要系公司被美國財政部OFAC列入SDN清單,大股東在海外有大量的業務和資產,大資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大股東相關海外資產和業務存在被列入制裁名單的風險。”
盡管公司聲稱是大股東防范制裁風險,但背后也交織著降低監管審核難度和資金吃緊等多重因素。
此前,在監管下發的定增問詢函中,監管曾著重要求公司說明控股股東目前的相關狀況,其中對卓爾智造認購資金的具體來源、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問題進行了重點問詢。此番大股東退出審核后,或將進一步降低監管審核的難度,起到加速定增落地的作用。
此外,實控人閻志旗下的“卓爾系”經營情況不樂觀,資金緊張或是其放棄定增認購的又一重原因。公開資料顯示,閻志作為“卓爾系”的實控人,其旗下主要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卓爾智聯(02098.HK)、漢商集團(600774.SH)和華中數控。
其中,卓爾智聯資產負債率已經攀升至79.36%的高點。今年年初,為緩解卓爾智聯的流動性危機,“卓爾系”還認購了卓爾智聯3.12億港元新股,用于償還一筆3.17億元的短期借貸。
此外,“卓爾系”實控人閻志對兩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比例居高不下。iFind最新數據顯示,閻志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漢商集團的股權超半數被質押,占A股合計比達到18.81%。今年4月,漢商集團股價一度跌至6.37元,接近5.81元的平倉線。
閻志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華中數控的股權質押比例也不低,占A股合計比為10.04%。今年年初,公司還發布公告稱,卓爾智造質押給國元證券的420萬股將延期回購。
“卓爾系”資本騰挪與難改的業績頹勢
公開資料顯示,華中數控的主營業務為機床數控系統、工業機器人及智能產線、教育教學領域、新能源汽車配套業務等。
2019年,“卓爾系”在兩個月內五次舉牌,持續增持華中數控股份,當年年底“卓爾系”持有公司17%股份,“卓爾系”正式入主華中數控。次年“卓爾系”現金包攬4.28億元定增,持股比例來到27.83%,進一步鞏固控制權。
“卓爾系”入主兩年后,便開始資本運作。2023年,“卓爾系”便著手將旗下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公司發布公告稱,為滿足新能源動力電池設備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提升公司在該業務板塊的產能,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購買實控人旗下相關地皮,交易對價3.21億元。
但該動作未能起到明顯提振業績作用,“卓爾系”入主后,公司質地未實現提升,公司扣非凈利潤反而在2024年出現大幅下滑。
據iFInd數據,2020—2024年間,公司扣非凈利潤分別為-8005.69萬、-6434.74萬、-8892.38萬、-7901.60萬、-17702.72萬。支撐公司持續經營的核心依舊是政府補助,2020—2024年間,政府補助收入分別為1.59億、1.25億、1.33億和1.83億元。
有不少投資者在股吧、雪球等平臺,對于公司發展進度緩慢產生質疑。在公司昨日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提問,“上市14年,華中數控沒有兌現用業績回報投資者的承諾。未來,公司有哪些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措施提升投資者信心?”
公司的回答依舊較為官方:“公司管理層始終關注公司市值,未來將繼續專注主業經營,深刻理解并快速響應客戶需求,通過持續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在縮小差距、提高性價比、拓展市場等方面不斷做出努力,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錄得營收17.82億元,同比下滑15.71%。其中,公司的機器人業務營業收入7.11億元(占比39.90%),同比下滑36.39%。公司方面解釋稱,主要系被列為美國列入SDN清單,公司部分海外項目交付周期較原計劃延長。(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周健,編輯 | 曹晟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