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決定給美國人月壤了。
據悉,中國航天局剛剛通過了法、德、日、巴基斯坦、英、美等六個國家七家院校的月壤借用申請,其中包括了美國布朗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兩所高校,這些院校組織均可獲取由嫦娥五號任務帶回的月球樣品,開展科學研究。
因為中國此次采集的月壤,是地球人類近半個世紀以來唯一一次成功案例,且不同于當年美蘇采集的月球中低緯度月壤,地質年代更輕,研究位置也更有挑戰性。
當年美蘇帶回來的月壤都被翻來覆去研究半個多世紀了,能搞出來的成果也早就琢磨得差不多了,因為沒有新的實物樣本,所以針對月球地質演化方面的研究基本陷入停滯階段,而嫦娥五號則帶回了目前已知月球上最年輕的玄武巖證據,對于認識月球起源和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所以自從中國月球成功采樣并返回后,美國就一再向中方表示,希望中國可以分享月球土壤樣本給其它國家做研究。(意思就是說,不僅自己想要,還想幫著其他國家一起要......)
但是,眾所周知,美國2011年就通過了一項沃爾夫法案,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與美國航天局有關的聯合科研活動。故此,對于美國的一再明里暗里的申請,中方一直是婉拒的。
但是經過了這幾年時間,中方自己的科研機構,基本已將嫦娥五號月壤研究了一個遍,也發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也確實再難研究出新的花樣了,這個時候我們決定分享給美國,大概率是因為美國這兩所大學在月球研究方面的獨特科技優勢可以互為補充吧。
布朗大學做為擁有地球科學悠久歷史傳統的一所院校,目前月球體系所使用的各種礦物的微量元素分配系數基本都是由布朗大學負責的,所以該校有豐富的行星科學研究歷史,并且有強大的實驗巖石學團隊,也有較好的二次離子探針使用技術。紐約石溪則能通過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分析建立光譜的標準以便于衛星遙感數據的分析。所以分享月壤給他們,應該互相也有科學成果的共享協議的(這跟用我們的衛星搭載外國試驗載荷一個玩法),也是提高我們自己對月壤研究的一個補充吧。
畢竟從歷史上來說,當年1978年美國贈予中國的1克阿波羅月壤也曾幫助中國科學家發表14篇論文,為后續探月工程積累了關鍵技術經驗,此次中國主動分享也隱含著對歷史互惠的一種回應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