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作為地球的近鄰,一直是人類航天探索的重要目標。然而,要實現月球著陸并非易事。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無法像在地球上那樣利用空氣阻力進行減速,這就要求探測器必須具備高效的減速系統和精確的軌道控制能力。此外,月球表面地形復雜,布滿了隕石坑和崎嶇的山脈,這使得著陸器必須具備智能避障和精確著陸能力。因此,月球著陸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先進技術來克服重重困難。
Part.
01
“硬”與“軟”
硬著陸是一種相對直接且劇烈的著陸方式,是指探測器以較高的速度撞擊月球表面。這種方式技術相對簡單,但對探測器的損壞較大,通常用于早期的月球探測任務,主要是為了獲取一些基礎的月球表面信息。
相比之下,軟著陸則是一種更為精細和復雜的技術,要求探測器在著陸過程中采取一系列減速措施,以較低的速度安全著陸在月球表面,從而保障探測器的完整性和后續探測任務的順利進行。
軟著陸的優勢在于能夠為后續的科學探測提供更穩定、更安全的平臺,它需要精確的軌道控制、高效的減速系統以及復雜的著陸緩沖裝置等技術支持。這些技術的實現不僅能夠保障探測器的安全著陸,還能為月球表面的長期探測和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Part.
02
中國探月著陸“絕招”
在“嫦娥”探測器家族中,嫦娥一號在科研人員的精確控制下成功完成月球的硬著陸,而后,家族中成員的著陸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嫦娥三號實現了中國航天器在地外天體的首次軟著陸,嫦娥四號實現了人類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軟著陸,嫦娥五號實現自動采樣并將月壤樣品帶回了地球,嫦娥六號更是了不起,它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樣和返回!
那么,中國探月著陸有哪些“絕招”?
嫦娥六號探測器著陸過程的分解示意動畫
Part.
01
精確的軌道控
制與減速技術
這是確保探測器能夠準確到達預定著陸區域的關鍵。在中國的探月任務中,會設置多次軌道修正和近月制動,使探測器能夠穩定地進入環月軌道。
Part.
02
智能著陸
與避障技術
這是實現月球軟著陸的重要保障。在著陸過程距離月面一定高度時,利用降落相機和激光測距儀等設備,自動識別月面的地形地貌,選擇合適的著陸點,并在必要時進行懸停和避障操作。
在中國的探月工程中,通過采用特殊的著陸緩沖裝置和材料,有效吸收了著陸時的沖擊能量,保護了探測器的主體結構和儀器設備。此外,著陸器使用了高性能的隔熱材料和熱控涂層,保障了著陸器在月夜和月晝的溫度穩定,還通過優化著陸器的結構設計和質量分布,使其能適應月球的低重力環境。
著陸緩沖與適應月球環境的技術
從硬著陸到軟著陸,從簡單的撞擊探測到復雜的采樣返回,中國探月工程的每一步都凝聚著中國航天人的智慧和努力。中國探月工程將繼續深化對著陸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為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以及月球基地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責任編輯|王佳璇 岳煥琦
運營編輯|岳煥琦
質量審核 | 趙青云 王維嘉
圖文來源 |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硬”還是“軟”?人類如何著陸月球》,撰文/錢航(北京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 趙建偉(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文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知識就是力量
現訂購2025年
定價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識抱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