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4 月的暴雨中,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身著騎手制服,在街頭奔波 12 小時,僅賺取 41 元配送費。這一極具沖擊力的場景,不僅刷新了公眾對企業家的認知,更成為京東外賣扭轉輿論困局的關鍵轉折點。這場看似偶然的 “騎手體驗”,實則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領導力實驗,背后蘊藏著深刻的商業邏輯與管理智慧。
一、躬身入局:從創始人到 “騎手兄弟” 的領導力革命
在超時配送問題引發輿論爭議后,劉強東選擇用最直接的方式回應 —— 成為一名普通騎手。這種 “體驗式管理” 絕非作秀,正如他在內部信中所說:“只有親自體驗,才能看清算法對騎手的壓榨。” 正是基于一線體驗,京東外賣迅速取消超時罰款,推出暴雨天每單補貼 5 元等政策。
這與管理學家亨利?明茨伯格的 “參與式領導” 理論不謀而合。該理論強調領導者需深入一線,將決策建立在真實痛點之上。劉強東的行動打破了傳統層級管理的隔閡,用身體力行的方式重新定義了領導力。他在公開信中稱騎手為 “兄弟”,承諾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并優先安排其家屬就業。數據顯示,京東騎手流失率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員工忠誠度顯著提升。這印證了哈佛商學院的研究結論:情感紐帶比單純物質激勵更能激發團隊效能。
二、危機公關:系統故障后的信任修復策略
當京東外賣因促銷活動導致系統兩次崩潰,超 200 萬張優惠券凍結、5 萬騎手訂單信息丟失時,京東迅速采取 “三重策略” 應對危機。在快速補償方面,發放 10 萬張免單券,但補償的隨機性引發部分用戶不滿;劉強東公開致歉,承諾技術升級,并將 “超時免單” 常態化,展現了公開擔責的態度;同時,將配送問題歸因于競爭對手 “二選一” 政策,巧妙轉移矛盾,塑造 “受害者” 形象。
從危機溝通的 “3T 原則” 來看,京東的快速響應符合 “速度第一” 原則,但補償機制的公平性爭議暴露了細節把控的不足。而運用框架效應,京東成功將公眾注意力從內部管理缺陷轉移至行業生態批判,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輿論壓力。
三、新業務突圍:團隊管理的矛盾與挑戰
京東外賣高調承諾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試圖顛覆行業規則,但實際落地面臨多重矛盾。五險一金細則多次修改,從 “公司全包” 到 “限時補貼”,引發騎手對長期福利的擔憂。超時免單成本轉嫁騎手,一單罰款可達 50% 運費,導致全職騎手招募困難,不得不依賴外包達達眾包騎手。此外,京東主站流量難以導流至外賣業務,入口深藏于 “秒送” 二級頁面,日活用戶僅 200 萬,不足餓了么的 1/10。
變革管理的 “冰山模型” 指出,在企業變革過程中,表面福利政策這類顯性部分往往易見,調整起來也相對容易操作,可組織架構、考核機制等隱性阻力卻深藏水下,更難攻克。以京東外賣業務為例,為確保配送服務質量,京東要求騎手在配送完成時上傳兩張配送照片,這一出發點本無可厚非。然而,實際操作中,由于系統存在優化不足的問題,時常出現卡頓現象,使得騎手在上傳照片環節耗費過多時間,反而大大增加了訂單超時的風險,這無疑是隱藏在深處的考核機制與系統適配性問題在作祟。根據資源依賴理論,京東為快速獲取商家資源,試圖通過挖角美團 BD(業務拓展)人員來實現。但后續商家入駐流程復雜,涉及多部門審核、多種資質提交,且系統穩定性欠佳,頻繁出現數據加載緩慢、信息錯誤等狀況,致使大量潛在商家望而卻步,“拔草” 效果大打折扣,未能達到預期的業務拓展目標。
四、冷思考:領導力光環下的現實困境
劉強東的躬身入局為京東外賣贏得了輿論先機,但新業務的長遠發展仍需解決三大矛盾。在福利承諾與成本控制方面,若全額承擔騎手社保,京東年增 60 億支出,需通過訂單規模攤薄成本;流量入口與用戶心智存在錯位,京東用戶以高收入男性為主,與外賣主力消費群體(年輕女性、白領)不匹配;快遞基因與即時配送存在沖突,快遞的固定區域配送模式難以適應外賣隨機性、高峰期的需求,達達眾包騎手服務能力也弱于美團專送。
劉強東的 “騎手體驗” 無疑是一場成功的領導力敘事,但其背后反映出的深層問題,才是決定京東外賣未來的關鍵。外賣戰爭的終局,取決于組織韌性、技術迭代與生態協同。當創始人脫下工裝回歸董事會,京東更需證明:情懷之外,制度化的運營能力才是真正的護城河。這場商業突圍之戰,京東能否突出重圍,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贊支持阿布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