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成都市3.4億元項目評標結果出爐,四川交建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3家本地公司,拿下中標候選人前三名;而中鐵建工等3家“中字頭”建筑央企則敗北而歸。
俗話說,外來和尚好念經。有著強大綜合實力的“中字頭”建筑央企,此番為何排名全部靠后?中標候選人前三名,又是什么來頭?
2025年4月15日,招標人(項目業主)——成都武侯資本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成都武侯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施工/標段招標公告》。
據招標公告披露,該項目規劃建設凈用地面積17684.2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6057.4平方米,最高投標限價為340865157.46元。
5月8日上午10:30,該項目正式開標評標。
據《開標記錄表》顯示,共有80家企業參與此次競標,其中,包括3家“中字頭”建筑央企:
中城投集團第八工程局(投標報價:335691882.95元。)、中建三局(投標報價:324988418.38元)、中鐵建工(投標報價:326684929.92元)。
5月12日,該項目發布評標結果公示:四川交建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四川蜀道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機械化工程有限公司分別排序中標候選人前三名。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多個信源顯示,中標候選人第一名——四川交建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由四川省交通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51%)、成都武侯資本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9%)出資組建。
而中標候選人第二名——四川蜀道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則是四川省交通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控股子公司。
對此次招投標活動,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盡管中標候選人第一名與招標人之間存在一定的股權關系,不過,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如果招投標活動依法進行、程序規范,該"利害關系"并不影響其公正性的,就可以參加投標。
針對“中字頭”建筑央企此次投標失利,該人士坦言,由于體制機制、地方保護與資源壁壘、市場競爭策略差異等因素,“中字頭”公司與地方企業,在競爭中常常會處于劣勢。
他指出,當前,建筑行業"央地競爭"的本質,是體制與市場的博弈,隨著國企改革深化,雙方優劣勢可能動態轉換,但在短期內,地方企業的屬地化優勢仍難以撼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