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西天府醫院的空中醫療救援隊劃破晨霧,當科創生態島的無人機咖啡掠過朝陽,天府新區,這座國家級新區在以“千米低空”為舞臺的產業變革中,正突破重力、展翅騰飛。
5月13日,在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四川省低空經濟產業鏈協同發展暨產品發布會集中發布和展示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低空經濟“四川造”產品和低空航線,營造產業生態、推動產業發展,為四川省低空經濟從蓄勢“起飛”向乘勢“高飛”奠定良好基礎。
5月13日,四川省低空經濟產業鏈協同發展暨產品發布會在成都舉行。圖源:四川新聞網
天府四川的低空正在“解鎖”新未來,而在成都平原的藍天版圖上,天府新區以低空經濟產業年增速20%的成績,讓行業看到了這座城市的實力與潛力。
天府新區如何讓天空產業突破“三重門”?答案藏在其以創新鏈—產業鏈—場景鏈協同破局的實踐中。
01
創新鏈
從“硬核制造”到“數字底座”
從興隆湖出發,在距離20余公里的縱橫大鵬無人機制造基地暨鵬飛科技園,是縱橫股份的核心研發制造基地,此次大會上,其發布的產品“縱橫昆侖JOS-C700無人值守系統”便誕生于此,該系統具備自主起飛、智能作業等全流程作業能力,大大降低了無人機使用門檻,已成為低空數字經濟主要基礎設施。
縱橫昆侖JOS-C700無人值守系統。
在距離興隆湖更近的 鳳棲谷科技創新產業園,剛剛入駐不久的四川傲勢樂翼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XC-150油電混動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系統,也在此次活動上精彩亮相。公司總經理王勁曾表示:“傲勢樂翼將依托鳳棲谷,全力建設全譜系中小型無人機核心技術研發與高端裝備制造基地,打造低空經濟產業示范標桿,同時構建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圈,培育人才沃土,為企業及新區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有了這些“硬核制造”作為底氣,天府新區如何迎風“起飛”?
首先要能“飛起來”。四川天府新區正逐步將W類(非管制空域)適飛空域占比由5.82%拓展至69.9%左右,為新區各類低空飛行活動創造條件。目前,已建成華西天府醫院起降場、蓉漂人才公園等多個起降場,正同步開展基礎設施規劃研究,將結合場景需求,研究飛行保障站點及服務站、地面基礎設施(直升機通用機場、eVTOL垂直起降場、無人機起降點)等布局方案。
↑位于天府中央商務區的蓉漂人才公園。侯濤 攝
低空的“路”怎么導航、怎么管理?天府新區正探索建立適應未來密集航線和復雜業態需求的低空管理服務體系,目前已印發《四川省、成都市低空空域服務機構一體運行工作規則(試行)》,初步形成了省市協同、資源共享、一體運行、無縫銜接的省市低空空域管理服務機制。
去年,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務平臺一期開始試運行,如同空中交通的“數字交警”,提供全域無人駕駛航空器有序、安全、高效、合規飛行的保障功能;成都低空氣象臺啟動運行,將氣象科技創新優勢資源服務低空經濟,也標志著天空產業開始掙脫自然束縛。
02
產業鏈
增速20%背后的“熱帶雨林”效應
2024年天府新區的成績單顯示,低空經濟產值增速20%,而這背后,是30余家重點產業鏈企業與6個創新平臺形成的生態矩陣。
一言以蔽之,天府新區重點發展航空發動機、無人機“兩大整機”,強化機載設備與系統、工業軟件、先進測試、復合材料“四大配套”支撐。
在無人機整機方面,位于天府新區新興產業園的縱橫大鵬無人機制造基地,建立了一套以銷定產、敏捷反應的無人機柔性制造技術體系,3700架標準機型的年產能產線正全速運轉。傲勢樂翼等龍頭企業的加入,加速了天府新區天空智慧矩陣的構建。
渦扇發動機。圖源:四川制造
去年年底,天府輕動公司自主研制的高端渦扇發動機在四川天府新區實現首次點火,讓眾人看到了新區企業在航空發動機方面的硬核實力。聚焦渦扇、渦噴、混合動力領域,新區還集聚了清航引擎、四川觀想科技等企業扎根,讓“空天產業”有更強動力。
瞄準通信、導航、感知、控制等“空中神經網”領域,新區集聚空御科技、匯蓉國科、紫瑞青云等企業。當前,由匯蓉國科研發的低空交通安全服務系統已投入使用,這套系統通過“雷達+智能平臺”構建全天候空中防線,為合法飛行護航。同時,該企業最新研發的“低空數字警察”系統即將上線。
與此同時,天府新區引聚商飛軟件、安世亞太、鋼研納克、數智傳感器檢驗檢測中心、成都優材科技、航大新材料、劍澗優能等企業,聚焦設計、仿真、先進測試、復合材料等領域全面發力。
在高能級平臺建設上,天府新區已落地實驗室、西工大先進動力研究院等6個高能級創新平臺,并依托高能級創新平臺孵化欣然動力等企業10余家。建成成都超算中心、國家數值風洞工業軟件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6個。
↑國家超算成都中心。馬驥 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建圈強鏈是推動低空經濟騰飛的關鍵抓手,政策工具箱的精準配置更強化了生態韌性。
今年3月初,四川天府新區發布19條低空經濟合作機會清單,還與多個創業團隊達成合作意向,全方位夯實天府新區低空產業發展支撐;《四川天府新區關于促進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給出單個條款最高支持可達1000萬元的利好;12.8平方公里航空動力科創區、國有載體13個、廠房面積總計152萬平方米……政策、空間、資本,三維賦能,讓“天空之城”先行示范區域更加可期。
03
場景鏈
從“盆景”到“風景”的躍遷
在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停機坪,空中“120”緊急救援順利完成實戰演練。
興隆湖水域,無人機“警航隊”騰空而起,對興隆湖片區展開動態巡航任務。
在成都科創生態島,無人機變身“智能空中配送員”,10分鐘將咖啡送到顧客手中。
秦皇湖上空,游客乘坐一架架直升機呼嘯而過,享受“穿越公園城市”極致觀光體驗。……
2024年,在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停機坪,華西應急醫護隊伍將“傷員”轉移救治,完成“緊急救援”演練。
發展低空經濟,場景應用是牽引。目前,天府新區重點圍繞工業無人機、垂直起降飛行器的應用,打造公共服務、航空消費兩大類場景,先后開展低空巡查巡檢、物流配送、文旅觀光、應急救援等領域的驗證及試運營飛行,其中華西天府醫院空中醫療救護、大氣+森林防火、無人機教培及飛行測試基地等10個場景已實現常態化飛行。
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當萬億產業規模寫入國家戰略,預示著低空經濟爆發正接近臨界點。
川航集團聯合沃飛長空推出“民航+低空出行”城市接駁。圖源:四川發布
在此次大會上提到,今年,四川將開通一批低空航線,為進一步豐富低空應用場景提供重要支撐。現場,“中國民航英雄機長”劉傳健表示,這些航線的開通,讓乘客既能享受跨越山河、“縮地成尺”的便捷出行,也能沉浸式體驗飛翔在天地間的獨特樂趣。
而對于企業來說,技術要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更需要在應用場景中完成試驗和迭代。“成都最獨特的優勢,是把城市變成了新技術的最佳試驗場。”匯蓉國科總經理汪宗福曾提到。
搶抓萬億級“新藍海”,逐千米低空。
隨著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創新型企業引領帶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產業鏈不斷完善,天府新區這座公園城市首提地,千米以下的天空會更加繁忙。
記者:鄭曉鳳
編輯:侯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