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寧區華陽路街道安陽小區的居民們接連迎來喜訊——困擾小區多年的“多頭物業”管理問題徹底解決,全新業委會正式履職,精品小區改造工程也進入方案設計階段。這個建于1988年的老小區,正通過“三駕馬車”協同發力,書寫治理新篇章。
5月7日上午,安陽小區業委會與華陽物業正式簽約,這個建成近40年的老小區終于結束了物業多頭管理的局面,這也標志著小區的物業、業委會管理體系全面理順。
安陽小區此前由華陽物業和都佳物業分區域管理,7號樓、9號樓與其他10幢樓分屬兩家物業,公共區域權責不清、維修響應滯后等問題長期存在。同時,小區沒有獨立的業委會,而是和中陽小區共同成立了安陽業主大會。為了解決這些歷史遺留難題,近年來,華陽路街道與潘西居民區黨總支一直在探索。
2024年年初,潘西居民區黨總支聯合街道房辦,按照法定流程,通過三次業主大會投票,分三步實現物業統管。
“在業主大會召開之前,我們通過黨員會、樓組長會反復溝通,還印發《致居民的一封信》講解利弊。” 潘西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沈菲菲介紹,在推進過程中,充分做好居民溝通工作,讓大家理解物業合并的好處。
第一步是打斷“聯合業委會”,重塑治理框架。“老舊小區因開發商導向形成‘一個開發商、一家物業、一個業委會’的模式,甚至出現相鄰小區樓組‘拼湊’成聯合業委會的情況。這與新時代治理要求嚴重不匹配,必須打斷!” 沈菲菲解釋。之前,安陽小區(3號、5號、2-16號)與中陽小區(60-68號、65號、67號)仍以“安陽業主大會”名義共屬華陽物業管理。2024 年,居委會聯合街道房辦啟動“業主大會征詢”,從法律和程序上切斷跨小區聯合管理模式。
第二步為劃定獨立區域,夯實治理基礎。通過推動“物業管理區域調整” 征詢表決,安陽、中陽小區分別劃定為獨立物業管理區域。這一調整完成后,兩小區將徹底脫離 “捆綁”,實現物理與管理的雙重獨立。
第三步是組建“獨立業委會”,激活自治活力。區域劃分落地后,安陽、中陽分別啟動業委會選舉,之后由業委會與物業簽約,正式選聘物業。
安陽的業委會組建卻遭遇“冷場”。小區居民、業委會主任應有福坦言:“老舊小區居民起初覺得‘不需要業委會’,報名時無人響應。” 為此,居民區黨總支發動黨員帶頭,74歲的老黨員應有福以及其他兩位老黨員主動請纓:“我是黨員,該為大家做點事!” 同時居委會通過 “四百” 大走訪,邀請到年輕的居民陸雪敏加入,形成 “老中青”搭配的業委會。
對于小區的變化,在安陽小區居住了37年的應有福感慨頗深:“小區以前是聯合業委會、兩個物業,進行改造使用維修費用非常不方便,分類賬目混亂。現在好了,業委會成立了,還有年輕人加入,大家勁往一處使。”
業委會副主任陸雪敏是五年前入住小區的,他希望在工作之余為小區建設貢獻力量:“以前業委會存在感不強,現在小區要改造了,成立業委會就十分必要。” 在精品小區改造前期,陸雪敏發揮自身特長,將居民提出的五十多條建議分門別類制作成PPT,與施工單位溝通,他認為居民最迫切的需求是解決安全和美觀問題,如煤氣管道超齡服役等安全隱患,以及提升小區外立面和內部環境的美觀度。
華陽物業總經理范瑛表示,在華陽區域,老舊小區多頭管理情況較為普遍,街道正積極推進整合工作,作為區屬國企,華陽物業全力支持。“物業合并統一管理,能避免日常管理混亂,對于小區治理肯定更有利。目前,我們也在配合街道,逐步推進有條件的小區進行整合,已初見成效。”
如今,安陽小區已完成物業合并和業委會組建,即將開啟精品小區改造新征程。目前,代建方正根據居民意見完善方案,小區門頭煥新、停車位優化、適老化設施建設等工程即將啟動。這場由“治理破局”引發的“家園煥新”,正讓安陽小區重現生機。
撰稿/攝影:李媛媛
編輯:史煥煥
責編:顏文彬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