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沒兩千年的古羅馬神廟
西班牙南部的科爾多瓦歷史悠久。
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不提,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到來,統(tǒng)治了整整800年,曾把這里定為“外羅馬”都城。
1世紀,人們?yōu)樵铝僚c狩獵女神戴安娜建起神廟。它湮沒于歲月之中,上世紀 50年代才被發(fā)現(xiàn)。
DONG
它位于市中心,立于高高臺基上的十幾根巨柱,是后人用殘件拼就而成的。
它們仿佛一群沉睡兩千年的古羅馬人忽被驚醒,面對已然陌生的世界茫然而傷感。
而月夜下,一切都化作剪影,它們卻好像將人帶入古老的神話之中。
想多了解西班牙:
立柱森林與天方夜譚
科爾多瓦最著名的是清真寺-大教堂。它體量超大、氣勢逼人,首次見時,我感覺不是映入眼簾,而是撲面而來。
大清真寺所在的地方,最初也是一座羅馬神廟。6世紀,神廟遺址上建起頗具規(guī)模的修道院。
711年阿拉伯人占領該城時,與當?shù)厝诉_成協(xié)議:教堂的一半改用作清真寺!
之后70多年,《古蘭經(jīng)》與《圣經(jīng)》的誦讀聲在高墻內(nèi)回蕩碰撞。
785年,統(tǒng)治者把那半個教堂也買下來——用了些強權(quán),不過真付了錢——開始建造輝煌的大清真寺。
工人以天主教徒為主,費用也多是天主教徒的稅款。
經(jīng)過幾任統(tǒng)治者的大規(guī)模擴建,987年,這項宏大工程終于完成。
它曾是世界第二大清真寺,加上前面的橘園,占地2萬多平方米。
橘園和它的名字一樣美,中央有水池,周圍各種果樹綠意盎然,掩映著近百米高、宏大又精美、異域風濃濃的宣禮塔。
穿過橘園,就進入長寬都過百米、可以同時容納25000名信徒做禮拜的大殿。
800多根柱子,整齊地排成近20行,柱子上方還有紅白條裝飾的拱頂,讓人恍如闖進立柱叢林,又像跌入一千零一夜的夢幻。
我尤其驚詫于,簡單重復竟能營造出如此的莊嚴震撼!
從“獨一無二”到“隨處可見了”
柱子多為兩根疊落而成:下面是有精美頂飾的羅馬風圓柱,托舉著相對簡樸的長方柱。
柱子是從各地建筑或廢墟中選出的,偏短,工匠把它們打磨成4米長,兩根正好撐起高高的天花板。
上面的馬蹄拱,本為加固柱子,配上紅白錯色,即讓立柱森林瞬間靈動起來。實用之舉竟創(chuàng)造出驚世之美,佩服!
10世紀是科爾多瓦的黃金時代,此后內(nèi)斗不斷、國力漸弱。北方西班牙人卻勢力日增。
1236年,科爾多瓦被西班牙人“光復”,大清真寺改作教堂,宣禮塔成了鐘樓。
但建筑本身大體無恙,它的美麗連天主教徒都不忍破壞。
好運到16世紀初戛然而止。阿隆索·曼里克主教全權(quán)主持對這座清真寺的改建。
正殿中的石柱和拱門被毀掉近1/3,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莫名出現(xiàn),周圍還隔出些小禮拜堂。
這些新建筑或金碧輝煌,或莊嚴凝重,只是置于清真寺顯得不倫不類,以至國王看了都感嘆:“你們把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寶,鼓搗成了個隨處可見的東西!”
從卡拉歐拉塔(右下)隔著羅馬橋
遙望清真寺-大教堂
改建被緊急叫停,留下這座不倫不類的特殊建筑,名字也成了繞口的清真寺-大教堂!
其實,如果從頭追溯,它應該叫神廟-修道院-清真寺-大教堂!
后來,我登上城市不遠處的卡拉歐拉塔,竟發(fā)現(xiàn)大清真寺中部特別醒目地拱起一個巨大的、帶有穹頂?shù)氖旨軤罱ㄖ?/p>
原來,當年連外部也改了,只是之前在地面看不到。
那情景,就像有個巨人把大清真寺頂部狠狠撕掉一大片,伸手進去把下方掏空,最后將一座教堂硬生生插進去似的。
不過,無論如何,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清真寺和大教堂已經(jīng)融為一體,種種不和諧,都被打磨成一種別具特色的和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