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鬧得沸沸揚揚,按常理說,美國作為印度的“戰略伙伴”,又是,多少該表個態吧?結果美國副總統萬斯直接甩了句“不關我們的事”,連勸架都懶得裝裝樣子。這可太反常了——要知道,印度可是美國這幾年重點拉攏的對象,又是“印太戰略”的支點國家,怎么突然就成了后娘養的?直到看到美軍在 集結了10架轟炸機,才發現特朗普這老狐貍的算盤打得震天響。
迭戈加西亞這地方,位于印度洋的心臟位置,離伊朗4000公里,離印度南部1500公里,周邊輻射中東、南亞、非洲和東南亞,妥妥的戰略要沖。三月份剛部署了6架-2“幽靈”戰略轟炸機#,現在又增派4架 #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這10架轟炸機往那兒一擺,明眼人都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畢竟特朗普剛和也門胡塞武裝停火,按理說沒必要在這大動干戈。可B-2這玩意兒能掛兩枚13.6噸的 #GBU-57/B巨型鉆地彈 ,直接炸穿地下60米的目標,就算胡塞武裝躲進地堡也得被掀個底朝天。但既然停火了,為啥還要加碼?答案只有一個:伊朗。
特朗普最近對伊朗的威脅堪稱火力全開,放話要是不簽核協議就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轟炸。這邊廂伊朗也沒閑著,在羅馬談判時直接甩出新建19座核電站的提議,擺明了用“核能換制裁”的套路。更絕的是,伊朗看透了特朗普的商人本性,用討價還價的技巧跟他周旋——你要威懾,我就給甜頭;你要施壓,我就遞臺階。這種博弈在以色列媒體看來,簡直是特朗普“極限施壓”套路的又一次復刻,和他當年對中國加征關稅、威脅入侵巴拿馬如出一轍。
但這里面有個關鍵矛盾:美國真敢對伊朗動武嗎?且不說伊朗背后有俄羅斯和中國的戰略支持,單是B-2和B-52的部署成本就高得離譜。B-2每架造價24億美元,維護一次相當于燒掉一棟別墅;B-52雖說便宜點,但8臺發動機的油耗和保養也是天文數字。更重要的是,伊朗的核設施分散在地下,就算用鉆地彈也未必能徹底摧毀,反而可能引發地區全面戰爭。特朗普再瘋,也不至于為了政績把美國拖進第二個伊拉克泥潭。
所以說白了,美軍的轟炸機集群更像是談判桌上的籌碼。特朗普要的是在協議里塞進更多有利于美國的條款,比如限制伊朗導彈研發、擴大國際核查范圍;伊朗則想通過讓步換取解除制裁,同時保留核技術發展空間。雙方都在賭對方先眨眼——特朗普賭伊朗扛不住軍事壓力,伊朗賭美國不敢真動手。而迭戈加西亞的轟炸機,不過是這場賭局里的籌碼堆得更高些罷了。
有意思的是,伊朗的策略相當精準。他們沒有硬碰硬,而是用“核電站換和平”的提議把球踢回給美國:你不是擔心我搞核武器嗎?我多建幾個民用核電站,既能證明和平利用核能的誠意,又能倒逼美國解除制裁。這種以退為進的打法,恰好戳中了特朗普的軟肋——他需要外交成果來鞏固連任,而不是一場看不到頭的戰爭。
現在的局勢就像一場高風險的撲克牌局:美國亮出轟炸機集群,伊朗甩出核電站計劃,雙方都在虛張聲勢,又都留著后手。但這場博弈的關鍵,不在轟炸機的數量,而在談判桌上的智慧。伊朗能否用“商人思維”說服特朗普,美國能否在威懾和妥協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中東是走向新的危機,還是迎來脆弱的和平。而迭戈加西亞的轟炸機,不過是這場大戲里最顯眼的道具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