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高原旅游該不該設門檻呢?
2025年5月10日,四川四姑娘山鎮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劇,這件事也在不斷發酵,起因是一名39歲的男性游客因嚴重高原反應搶救無效身亡。這場事件不僅讓一個家庭支離破碎,更引發了公眾對高原旅游安全的激烈討論——究竟是個人疏忽,還是社會預防機制缺位?
事件回顧
根據目擊者描述和官方通報,這名游客于5月7日抵達四姑娘山鎮,第一天便洗了澡,隨后出現感冒、咳嗽等癥狀。次日,他在鎮衛生院吸氧后返回客棧休息,但5月10日病情急轉直下,被送往醫院時已出現高原肺水腫的典型癥狀(如粉紅色泡沫痰、呼吸困難),最終搶救失敗。
洗澡是否致命?
同行者稱其“洗澡后感冒”,而高原醫學專家指出,洗澡本身不會直接致死,但可能因受涼降低免疫力,疊加缺氧環境,誘發嚴重高反。
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信息,為何拖延三天才就醫?
據知情人稱患者首日出現癥狀后僅吸氧休息,未及時下撤低海拔地區,錯過最佳救治時間。
不難發現,這種事情似曾相識,關注娛樂圈的朋友一定會想起100天前關于大S的突然去世的悲劇,整個過程與本次四姑娘事件如出一轍,非常類似。都是洗澡,感冒,沒有及時送醫救治。
缺乏正確認知
這名游客的遭遇,暴露出部分人對高原風險的盲目樂觀:
1. 本次去世的男性游客才39歲,正值壯年,但高原反應與年齡無必然關聯,肥胖、基礎疾病、快速上升海拔等因素更危險。該游客體型偏胖,且未做充分適應,成為高危人群。
2. 高原首日洗澡、穿衣單薄、未及時就醫,每一步都踩中“高反禁忌”。有網友直言:“這不是冒險,是玩命!”
悲劇背后,更深層的問題亟待解決:
1.四姑娘山官網雖有安全提示,但游客是否真正接收?景區是否強制要求健康篩查?現場工作人員是否主動干預高風險行為?
2. 紅景天、氧氣罐被過度營銷,但真正有效的預防措施(如階梯式適應、藥物乙酰唑胺)卻少有人知。
3. 高原地區醫療條件有限,鎮衛生院僅能提供基礎吸氧,重癥患者轉運低海拔耗時較長,錯過黃金救援期。
事件引發爭議不斷
支持限制高原游的網友認為“應設立高原旅游準入門檻,強制體檢,禁止基礎病患者進入”。相反也有網友覺得“成年人有權自主選擇,關鍵在加強教育和應急保障。
更有網友尖銳提問:“如果景區明知風險卻不作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
其實這已經不是限制與否的問題,首先作為游客應該摒棄僥幸心理,出發前體檢、學習高原常識,出現癥狀立即下撤。
其次作為景區,一個相對而言的管理者,應該升級警示措施(如入園前播放教育視頻)、配備便攜氧氣鋼瓶和高壓氧艙。
最后也許要減少所謂的“說走就走”的浪漫化宣傳,反而要加強普及“高反會死人”的殘酷真相。
這名39歲游客的死亡,是一面鏡子:照見個人的盲目,也照出社會的疏漏。當“詩與遠方”成為潮流,我們更需要理性與敬畏。畢竟,風景不會消失,但生命只有一次,祝各位都能安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