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十九峰是天然的畫框,洱海萬頃波是流動的鏡面,當旅人停駐在這片山水間,民宿便成為打開大理最生動的扉頁。在大理,民宿從來不是千篇一律的棲身之所,而是一首寫在風花雪月里的長詩,每個民宿主理人都是手握時光梭的織錦人,將歷史的厚重與現代的生活美學,細細織進空間的經緯。大理民宿,成為了凝結建筑智慧、對話當代生活的立體詩篇。
大理融媒開設【“宿”說大理】專欄,帶您循著風花雪月,探訪那些生長在古城肌理、鄉野脈絡中的詩意棲居。從雕花木門后的百年老宅,到半山腰擁抱星河的現代玻璃屋,我們邀您一同推開大理民宿的門扉。今日推出第二期閑來無室:400㎡建筑 “實驗” 解碼 “棲飲” 新范式
在洱海生態廊道銀橋鎮富美邑段,一棟改良白族建筑靜立云影之下。門頭“閑來無室”四字透出慵懶氣息,側面的“尋咖啡”飄來陣陣醇香。這處由設計師主理的復合空間,將白族建筑基因、非遺手作與咖啡社交場景融合,讓旅人枕著洱海清波入眠,在咖啡氤氳中讀懂大理的愜意。
“洱海夢”的詩意呈現
“我覺得每個在大理開民宿的人都會有一個洱海夢,機緣巧合下我選擇了這個位置。我先在這里開了咖啡店,后來開始做民宿的時候,想到大理方言里的“閑一下”,很符合我的心境和想傳達的休閑感。剛好“閑來無室”跟之前的“尋咖啡”很搭,就用了這個名字。”閑來無室的主理人朱煜寧是江蘇人,在一次出差中跟大理意外結緣,之后便選擇到大理生活。本身就是學習建筑裝飾的朱煜寧深知建筑與環境對顧客感官體驗的重要性,她希望來到這里的客人可以尋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安靜和從容,因此,店內的裝修和布置都是她一手打造。
“我自己是做設計的,還是蠻喜歡很傳統的東西,我希望把客棧做得偏中式一些,但是過于傳統又不太好賣,所以我們就做了新中式的改良。”走進閑來無室,木質結構與庭院中盛放的木繡球相映成趣,既古樸又雅致。朱煜寧以設計師的巧思,將白族民居的質樸與新中式風格的雅致巧妙結合,在400平方米的空間中完成了一場中式“改良實驗”。
或框住洱海晨霧中的漁舟,或截取蒼山雪線下的丁達爾光束,閑來無室的4間客房,以45-75平方米的的闊綽尺度,讓每扇窗都成為蒼洱四季的取景框。“靈澤”“翠微”等客房以觀景泡池、私湯庭院為特色,搭配全景窗,將自然光線與海景引入室內,營造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療愈氛圍。
“我偶然間發現一本叫《大理外傳》的書,這是一個英國人寫的,書里有很多圖畫,看起來輕松有趣。當時我發現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很喜歡看這本書,所以之后就采購了很多。”在閑來無室,每間客房備有《大理外傳》——英國作家筆下幽默的大理風物志,這是朱煜寧為客人準備的“文化彩蛋”,住客若愛不釋手,可免費獲贈。
“民宿+”的多重體驗
“尋咖啡”是民宿的社交區,也是朱煜寧的在地文化“實驗場”。除了美式、拿鐵等傳統口味之外,店里時不時還會根據客人的口味推出一些新品特調。“亂把白云揉碎”“時有微涼不是風”等詩意特調,將本土風味與文學意象結合,充滿詩意的名字讓不少到店客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咖啡空間的設計強調沉浸感,明窗框景洱海,木質長桌與書架陳列精選讀物,客人可手捧咖啡靜讀,或與友人觀影閑聊。這種“咖啡+閱讀+社交”的模式,延續了大理的文化脈絡,也定義著旅居生活的精神內核。
“我一些朋友會做一些手工藝品,他們會拿一些產品在我們這寄賣,這些手工藝品很有云南特色,有瓦貓、扎染布包,還有建水陶器。一個小小的區域,大家可以在那駐足20分鐘。”咖啡區角落的“好物區”更像一場云南手作的微型展覽:建水陶器泛著粗糲的泥土光澤,瓦貓擺件保留著匠人指痕的溫度,扎染布包暈染出蒼山洱海的藍白詩篇。
“我很喜歡瓦貓,所以我們所有斜屋頂上面都安排了一只瓦貓,每一個都不一樣。大理的云很漂亮,我們就把云朵元素用在公共區域,美觀的同時方便大家拍照。”在閑來無室,屋頂瓦貓群是民宿的“精神圖騰”,公共區域增加云朵元素,全景玻璃窗前,旅人隨手一拍便是云海交接的“大片”。
主理人的“木桶哲學”
“我經常會跟朋友討論關于民宿客棧核心競爭力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這就好像木桶效應,如果民宿有短板,那么所有的優點都會不成立,就像如果衛生有問題,那么你裝修得再漂亮,咖啡再好喝可能也會很拉垮。所以民宿這個行業有意思的點就在于,必須很多方面均衡。”在朱煜寧看來,沒有短板的民宿,才是舒適生活的容器。因此,從客房床品選配到咖啡豆烘焙,每個細節都被認真考量。
北京游客 曲先生
很美很舒適,這是我到這的第一感受。我們剛剛下榻的時候,坐在客廳的沙發上,透過那扇大大的窗望著外面,我就想這次來我們可以哪里都不去,就坐在這里,每天對著海出神就很舒服。店里環境非常好,讓人不出房門就能觀景的設計也非常棒,這個民宿非常值得推薦。
“我接觸了很多的客人,有一部分客人可能是帶著考察性質的,他其實是想來大理生活的。住了一兩晚之后,了解到客人需求,我就會在村里面幫忙找一些房子,根據客人需求幫他們匹配尋找房東,我自己很樂意做這個事。”在長久的相處中,閑來無室與本地村民也形成“資源共生圈”:當客人萌生定居念頭時,主理人化身中介忙前忙后,這種“從住到留”的深度連接,讓閑來無室成為了外地人旅居大理的“入口”。員工從咖啡零基礎成長為專業手沖師的故事,也印證著主理人“在地化培育”的理念。
閑來無室員工 黑云秀
我是本地人,以前有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來到這上班后,我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咖啡來學習,老板親自教我,從理論到實操一直耐心教到現在,現在我能保證自己獨立出品一些手沖不出錯。對我來說,在這里上班離家近很方便,還能學習一技之長,還是很開心的。
遠處波光點點,近處咖啡香裊裊,瓦貓在屋頂凝視流云……陣陣海風中,閑來無室的新與舊達成奇妙交融。這或許就是主理人構建的“新大理生活范式”:在傳統與現代的縫隙中,找到安放身心的詩意棲居所。
記者:唐戀 楊文艷
編輯:向紅玉
值周:胡亞玲 楊丹妮
主編:李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