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對于5月12日最新公布的中美聯合聲明,我的觀察和分析有三個:
第一,這無疑是件大好事。
第二,這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第三,我將分析誰是贏家和輸家,以及后續可能的發展和整個過程可能會是怎樣的。
01
首先,關于聯合聲明的內容,我就不再贅述。
雖然5月11日我在另一檔節目中預判了最高形式,即雙方共同發表聯合聲明,但5月12日結果出來的時候,還是讓我出乎意料。
總結來說,就是美國對華商品的關稅由145%降至30%,中國對美關稅則由125%降至10%。正如網友所言,這好比是將美國打回三八線,無疑是中國的一個重大進展或勝利。
背后的背景是什么呢?顯然是雙方都認為現在是開始談判的時機了。
從普通民眾的角度來看,可能認為是美國人受不住了;但從官方角度來看,我們也意識到是時候進行談判了。
那么,這次主要的贏家是誰?
表面上看,中國無疑是最大的贏家,這說明上一階段我們對美國的策略是有效的。
如果沒有我們對美國采取的強硬反制措施,美方可能不會這么快就愿意就范。當然,這個就范也有美國內部經濟壓力使然。
但另一方面,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未見得不是其極限施壓策略取得成效的反映。
眾所周知,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其一生的主旋律便是交易與買賣。而在交易中,他慣用的策略是極限施壓。
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一件成本僅五元的物品,我們通常會將其價格提高四至五倍,賣到25元已經很不錯了,但特朗普的定價策略卻是將其標價為100元。顯然,買家不可能接受這個價格,于是雙方陷入對峙。
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要將價格逐步降至50元甚至30元,大家就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劃算的交易,但未曾想到,即便是以30元購得,也比原本的25元多了5元。
這就叫極限施壓。
因此,從這個角度回看,美國實際上已經贏得了與中國的談判空間。
我個人認為,特朗普的行動并不是為了直接針對中國,而是為了尋求在一些主要國家實現突破,以重置他認為過去80年對美國不利的貿易秩序。
上周和前幾天,特朗普的這一目標在與英國的貿易談判中,得到了實現。最近,他還在與日本、韓國、印度,以及歐洲進行談判,并且現在也開始與中國進行談判。
所以,這是他極限施壓取得成功的一個標志,也是我們反擊取得成功的一個標志,其實就是各打50大板。
02
那么,接下來會怎么樣?
實際上,接下來才是中美之間的正式談判,這才是真正難啃的骨頭,雙方各退一步并不代表談判已經得出結論。。
關于這點,雙方聯合聲明中也提到,將建立中美貿易磋商機制繼續進行協商。
該機制的持續時間及頻率,目前尚無法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雙方將成立工作小組,并以一定的頻率予以推進。
我之前預估,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3到6個月,甚至可能更長,因為中美關系錯綜復雜,涉及諸多層面。
如今,美國需要解決的主要還是兩個問題:一是芬太尼問題,二是中美貿易秩序失衡問題。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解決貿易秩序失衡并非難事,但關鍵在于不能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因此,如果美國內部的鷹派勢力在后續談判中,試圖迫使特朗普提出一些旨在遏制中國發展的苛刻條件,那么中國不可能會答應。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這場談判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特朗普可以說是“想談而無門”。然而,通過極限施壓和中國的反制,現在他終于找到了一條通道。
雖然開始只是一條細縫,但徹底掀開后,其背后是一片廣闊且未知的森林。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對雙方開始對話給予肯定,畢竟正是因為有了此次對話,雙方企業在接下來的90天談判時間里,才可以在10%的關稅基礎上繼續進行貿易。
不過,如果這個過程只是“小陽春”的話,那企業則需要利用這90天,加速市場、供應鏈、產品,甚至是企業的轉型。
我預估,未來這個時間可能會延長至180天,因此如果在90乃至180天的時間里,你都未能完成轉型,那這無疑是你自己的問題。
總而言之,一方面我們要高度肯定此次中美談話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不能過于樂觀,相關企業更不能掉以輕心,仍然需要積極尋求轉型,盡快完成轉型,而不是等到90天或180天后才后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