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這次貿易戰最終還是爛尾,中美發表了聯合聲明。那么,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這次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呢?接下來,我想表達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首先,在接下來的90天里,中方對美方商品征收10%的關稅,美方對中方商品也征收10%的關稅。當然,美方還有一個針對部分商品的20%關稅。大家知道,美國和英國之間的關稅也是10%,但與臺灣省卻是34%。這是什么標準呢?
這個標準就相當于中國享受了美國同盟國的待遇。所以,這次談判的結果,逐漸回到了4月2號之前的狀態。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卻只是搞了個寂寞。所以,這次美國確確實實先認慫了。這個結果對于中方來說,完全超預期,應該也是獲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所以,去看看新聞發布會,中方的代表生前都非常輕松自在、胸有成竹。
第二,貿易戰的核心是要解決美國貿易逆差的問題。但這次聲明中,也沒有看到中方做出任何的承諾,說明美國沒有提出任何要求,或者說在這一點上,雙方沒有達成任何的共識。
第三,這次中美貿易談判給其他國家樹立了一個樣板。你跟美國,其實不能先認慫,你先認慫,不會有好結果。你看看所有跟美國先認慫的這些國家,現在有哪個得到好結果了?
沒有。相反,中國拉開架勢,跟美國對著干、硬扛,結果呢,相對來說還獲得了一個比較好的結果。那說明什么呢?說明美國現在的特朗普政府,你單純地認慫不會有好結果,你跟他拉開架勢對著干,相反,他可以跟你講道理。所以,美國沒有過去想象中那么硬。
第四,特朗普搞了一個月的關稅戰以后,發現除了賺了點關稅的錢以外,好像也沒有真正縮小貿易逆差的問題。所以,這個時候反而應該冷靜下來,正確地看待這個事情,不能搞這種斗氣的關稅戰了。這也是為什么會有這次貿易談判的最主要的原因。
第五,中美之間沒有辦法做到完全的脫鉤。在過去全球化的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作為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辦法做到完全的脫鉤或者隔離。所以,貿易戰最后也會傷害到美國自己的企業和利益。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就是這個道理。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削弱自己的競爭力。
那么在接下來的90天里邊,中美之間的事態應該怎么發展呢?我想,特朗普應該不會甘心,也有可能在僅僅是緩和之際。所以,首先,長期來看的話,美國可能會繼續加快替代中國的產業鏈的步伐,否則對中國產能依賴這么深,后面想讓中國屈服的可能性比較大。特朗普在和中國談好以后,估計接下來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和其他貿易伙伴的談判中,比如說日本、韓國、越南、印度之類的這些國家。
第二,特朗普應該考慮如何把中國貿易戰的緩和之際轉化為對其他國家的談判籌碼,去談出一個更好的協議出來。
第三,有可能爭取把其他國家拉進來,組建貿易小團體,將來聯合起來繼續對付中國。
所以,未來90天內,以及之后的局勢怎么發展?一方面取決于中美雙方未來的談判進展;另一方面也取決于中美和其他國家或者貿易組織之間的溝通情況。但是,不管怎么樣,這次的貿易大戰來得兇猛,高潮迭起。到現在也算是出現了一個戲劇化的轉折。最后買單的其實還是各國的中小企業和人民。
這次的談判結果也只能證明一件事情:美國沒有想象中那么硬了,我們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弱了。總之還是那句話,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