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曹露玉 王少浦 記者 鄭瑋)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烏審旗,廣袤無垠的毛烏素沙漠深處,一條鋼鐵巨龍——浩吉鐵路線橫亙而過。這條被譽為“烏金南下”的鐵路運輸大動脈,自內蒙古浩勒報吉一路蜿蜒至江西吉安,日夜不息地將北方的煤炭、石油等資源運往祖國南方。在這條承載著能源命脈的鐵路線上,烏審旗南站派出所的民警李振友,如同沙漠中的胡楊,以三十五年如一日的堅守,守護著每一寸鐵軌的平安。
58歲的李振友,兩鬢雖早已染上歲月的霜華,但扎根基層的信念卻從未動搖。烏審旗南站派出所管轄的168.77公里鐵路線,沿線荒無人煙,常年肆虐的風沙,將沿途的巖石打磨出獨特的紋路。冬季寒風如刀,夏季驕陽似火,但李振友始終雷打不動地排查線路安全隱患,遇到車輛無法抵達的路段,他便徒步前行,一步一步丈量著這片土地。看著一列列重載列車轟鳴而過,他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浩吉線每天運輸這么多貨物,那都是我看著過去的!”
平日里,工作的忙碌讓李振友將個人煩惱拋諸腦后,可每當節日的燈火亮起,對家人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上心頭。今年春節,他依舊選擇堅守崗位。除夕那晚,寒風呼嘯,他在鐵軌旁巡查,呼出的白氣在警徽上凝結成霜,紅藍相交的警燈在清冷的月光下閃爍。他深知,自己的堅守,換來的是無數家庭的團圓。
“羊就是牧民的命根子。”李振友始終將這句話銘記于心。一個寒冬傍晚,牧民老吉焦急的電話打破了派出所的寧靜:“老李,我家的羊不見了!”李振友掛斷電話后,拿起手電頂著零下20度的嚴寒便沖進了夜色。沙漠的夜晚格外寒冷,刺骨的寒風像刀子般刮在臉上。他睫毛掛滿冰霜,警服卻被汗水浸透,在寒冷凄清的夜晚氤氳著熱氣。經過三個小時的艱難搜尋,老李終于在避風的山坳里找到了受驚的羊群。老吉激動地緊緊握住他的手,眼中滿是感激,連聲道謝,還熱情邀請他喝奶茶暖暖身子。李振友婉拒道:“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您把羊圈加固好就行。”臨走時,他還不忘反復叮囑老吉:“以后遇到困難,隨時給我打電話!”
在普法宣傳工作中,李振友同樣傾注了大量心血。每年寒暑假前,他都會走進校園,用通俗易懂的當地方言,將一個個典型的路外傷亡案例編成生動的故事。課堂上,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親切地稱他為“故事大王”。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讓鐵路安全知識深入人心,更從源頭上有效預防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作為警隊的“老師傅”,李振友總結出一套獨特的“三帶”工作法:帶著干、帶著學、帶著悟。每天清晨交班,總能看到他帶著新警實地教學的身影,將三十年積累的巡線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遇到疑難案件,他堅持”現場就是課堂”,手把手指導年輕民警制作勘驗筆錄。對于這些年輕民警,老李從來都是傾囊相授毫不藏私,只為將鐵路公安這份光榮的事業更好的傳承下去。李師傅除了是一名警察,還有一個中廉清風書法藝術陜西委員會書法家的身份,工作之余,李師傅總是孜孜不倦將他對書法的理解和認識,細心教導年輕民警,筆鋒起落間,傳遞著從警的心得與感悟。
走到派出所的后院,一片翠綠的菜園不禁讓人眼前一亮。這片在戈壁灘上開墾出的“警營菜園”,凝聚著李振友無數的心血。每天清晨,他都會提著鐵锨松土施肥、澆灌菜園。經過不懈努力,原本寸草不生的鹽堿地,如今已能結出白菜、韭菜等十余種蔬菜。“種菜和干工作一樣,要用心才能扎根。”李振友常常這樣說。
從青春年少到兩鬢斑白,李振友將最美好的歲月都奉獻給了公安事業。三十五年的從警生涯,道不盡的酸甜苦辣,說不完的雨雪風霜,他用腳步丈量著鐵路線的長度,用行動詮釋著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正是日復一日的堅守,構筑起了烏審旗貨運最堅實的安全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