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位于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審召鎮布日都嘎查的毛烏素沙地殲滅戰“三北工程”項目區內,64歲的劉大飛嫻熟地鋪設沙障、固定沙障。
“過去種地養羊,辛苦一年也攢不下幾個錢,現在防沙造林,既能幫家鄉鎖住黃沙,每天還有260元的收入。”劉大飛擦掉眼角的沙粒,黝黑的臉上露出笑容。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烏審召牧民,劉大飛隨著年紀漸長,已不適合外出務工。去年年初,布日都嘎查毛烏素沙地殲滅戰綠化示范項目區開工,該旗政府推出了“以工代賑”政策,鼓勵當地農牧民就地務工。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就此打開掙錢新途徑。
“鋪設沙障不難,還管吃住,離家近?!眲⒋箫w說,更讓他感到踏實的是工資隨時可以結算,從不拖欠?!叭ツ晡腋闪?個月,掙了7萬多,抵得上家中幾十畝地的全年收成。”劉大飛笑著說。
該項目負責人袁廣英也是烏審召鎮布日都嘎查人。從2023年開始,袁廣英所在的烏審旗烏那根布日都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承包當地的防沙治沙工程,組織當地農牧民,租賃拖拉機、切割機等機械,投入防沙治沙工程。2024年,該合作社承包防沙治沙工程3000余畝,通過“以工代賑”雇用農牧民、租賃機械等方式,發放資金260余萬元。目前,該合作社共有40多人,機械14臺?!敖衲辏渤邪?600多畝防沙治沙工程,到目前為止,已鋪設沙障1100余畝,就等著下雨補種喬木?!痹瑥V英說。
布日都嘎查地域面積廣闊,沙地面積占近六成,每戶每年的造林任務并不是個小數目。合作社進行統一種植和管理,有效破解農牧民缺少人力、資金和技術的難題,既避免合作社農機閑置造成資源浪費,實現造林面積增長,也帶動了農牧民收入增長。
布日都嘎查牧民張玉忠也是“以工代賑”政策的受益者。去年,該項目區開工以來,他就在這里工作。參照本地用工標準,張玉忠每天租賃機械收入、勞務報酬共有1400-1500元。他不僅有了穩定可觀的收入,還參與了家鄉生態綠化建設。
“我原先出外打過零工,收入不穩定。來到這里工作,再也不用到處找活干,在家門口就實現了穩定就業,還不耽誤搞養殖,工資一個月到手近萬元,心里特別滿意?!睆堄裰艺f。
自從毛烏素沙地殲滅戰打響以來,該旗大力推行“以工代賑”政策,鼓勵農牧區合作社、農牧民在自家承包的沙地上直接參與防沙治沙項目,創新構建“合作社+農牧戶”“嘎查(村)集體+農牧戶”等多方位、多渠道治理模式,鼓勵全民參與防沙治沙、生態修復,通過投工投勞、機械租賃、種苗銷售等方式,為農牧民開辟多元增收渠道,取得生態改善、經濟增益、社會和諧的多重成效。
此外,烏審旗逐步完善“以工代賑”機制,在防沙治沙工程、綠色礦山建設、民生項目建設等領域,充分釋放“以工代賑”政策紅利,最大限度吸納當地農牧民參與到項目建設中來,支持嘎查村以集體資產入股,鼓勵農牧民直接參與等方式,創新構建了“黨支部+村投公司+農牧戶”的多層利益聯結,進一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拓寬農牧民增收致富渠道。2024年,該旗將田塊整治、溝渠開挖等技術難度較低的工程以勞務分包形式交由村集體和合作社施工,農牧民參與項目建設人數達186人,累計發放勞務報酬573萬元。
自毛烏素沙地殲滅戰實施以來,烏審旗通過林草管護“以工代賑”雇用農牧民工2080人,發放資金5050.56萬元,每年人均增收2.54萬元。2024年,全旗共有20余家合作社參與毛烏素沙地殲滅戰,參與完成工程建設面積20余萬畝,勞務報酬發放比例達投資的約10%以上。
“以工代賑”政策的深入推進,不僅改善了烏審旗的生態環境,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強勁動能。尤為關鍵的是,當地群眾實現了從“被動種植”到“主動參與”的思想躍進,這種源自內心的自覺轉變,如同一股強勁的動力源泉,正驅動著這片土地在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綻放出勃勃生機與無限活力。(記者 布音額尼爾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