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似乎暫時得到了緩解。在“對等關稅”暫緩90天期間,特朗普政府一直積極在與印度、日本、韓國、英國等國家積極開展貿易談判。其中,美英貿易談判在本輪磋商中進展最為迅速,英國率先達成協議。5月8日,特朗普政府于華盛頓正式公布了英美貿易協定框架文本。
中美兩國在瑞士舉行貿易談判后,共同發布了《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根據聲明內容,美國將保留對華商品10%的對等關稅,同時暫停實施另外24%關稅,暫停期限為90天。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加上20%的芬太尼關稅,美國已累計對中國商品加征了30%的關稅。
然而,在貿易協定正式達成之前,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這種高度不確定的貿易環境下,中美兩國的上市公司是如何看待關稅問題?
一、中美上市公司財報的含“稅”量
截至5月5日,共有5516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其中41家公司在報告中提及“關稅”一詞。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通用設備為主)、醫藥生物(醫療器械為主)、汽車(汽車零部件為主)、輕工制造(家居用品為主)、家用電器和電力設備等行業。
同一時期,美國上市公司提及“關稅”(Tariff)的頻率顯著高于中國上市公司。在發布第一季度財報的1185家美國上市公司中,有276家公司明確提到“關稅”;而在舉行財報電話會議的1809家公司中,提及“關稅”的公司數量更是高達710家。
這些提及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具體包括以下幾個細分行業:(1)測量、分析及控制設備,照相、醫用及光學制品,鐘表;(2)電子設備及零部件(不包括計算設備);(3)工業及商用機器和計算設備;(4)化工制品。
總的來看,在本輪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國上市公司財報里的含“稅”量要明顯高于中國上市公司。
二、中美企業對待“關稅”的態度
中國A股上市公司對關稅的態度呈現出明顯的行業分化。態度偏“負面”的公司有24家,態度偏“正面”的公司有13家。具體來看,態度偏“正面”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力設備和電子行業,態度偏“負面”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和汽車行業。
對關稅態度較為樂觀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兩類。
第一類是已經提前在海外布局生產基地,并成功構建了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動力電池企業格林美憑借高質量核殼前驅體訂單已提前鎖定日韓和歐洲高端市場。公司正在構建全球領先級綠色鎳產業鏈制造體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業務網絡覆蓋韓國、東南亞、歐美等主要新能源市場,滿足全球客戶對綠色電池材料的多元化需求。
家居用品企業天振股份已經在越南、泰國和美國等地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并將絕大部分美國出口訂單轉移到越南、泰國和美國的工廠生產。
第二類則是認為近期貿易形勢的變化將可能引發國產替代效應,從而推動國內產業自主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在半導體行業,隨著下游企業對美國芯片供應鏈安全性和價格波動的擔憂加劇,市場對本土化穩定供應鏈的需求顯著提升。中穎電子吸引了一些原本依賴美系供應商的客戶,業務合作機會大幅增加。
鼎龍股份作為國內領先的泛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已實現上游核心原材料的自主可控。在當前國際貿易新格局下,公司正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加速客戶拓展與市場份額提升。
相比之下,對關稅持悲觀態度的公司往往具有較高的海外營收占比,并且美國是其重要的市場之一。由于出口受到關稅影響,這些公司的營收出現下滑,同時還承擔了部分關稅,導致利潤下降。
在面對挑戰的當下,中國企業積極通過完善全球供應鏈體系來緩解關稅風險。
中集車輛正積極完善其全球供應鏈體系,并重點聚焦于北美地區。通過持續優化采購流程,這些企業穩步提升當地集采比例,以增強供應鏈的效率和穩定性。與此同時,公司還在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保供備份機制,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的韌性,確保在全球范圍內的穩定供應。
眾鑫股份雖然在美國商務部針對中越兩國"熱成型模壓纖維制品"的反補貼調查中獲得5.99%的初裁稅率,但是已前瞻性地在泰國布局生產基地,并于4月上旬成功實現對美出口。
與中國上市公司不同,美國上市公司對關稅問題普遍持較為悲觀的態度。
在美股一季度財報中,171家美國公司對關稅持負面態度,僅有10家公司對關稅持正面態度,其余公司則持中性態度。從行業分布來看,負面態度主要集中在電子設備及零部件、工業及商用機器和計算設備、化工制品等制造業領域。
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對關稅偏負面態度的公司數量有353家,而持正面態度的企業有91家。負面態度依然集中在電子設備及零部件、工業及商用機器和計算設備、化工制品,以及測量、分析及控制設備等制造業。
對關稅持樂觀態度的美國公司,原因各不相同。
一些公司計劃或者已經提高售價,將關稅帶來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西科國際,一家專注于耐用品批發的企業,已經采取包括提高價格在內的一系列措施來應對關稅帶來的影響。
紐威公司(Newell Brands),從事橡膠及其他塑料制品生產的企業,也通過調整價格來緩解關稅風險。
豪邁航空航天(Howmet Aerospace),一家初級金屬行業的企業,計劃通過成本轉嫁機制將與關稅相關的成本轉移給客戶。
另一些公司的產品被列入關稅豁免清單,因此認為關稅不會對其2025年的財務報表產生影響。
聯邦信號公司旗下的眾多產品在運輸工具行業中屬于關稅豁免的范圍。
還有些公司是關稅政策的受益者。
美國鋁業2025年Q1凈收入顯著增長,主要受益于鋁土礦和鋁產品的價格上行。
相比之下,對關稅持悲觀態度的美國公司則面臨著諸多挑戰。
其中一部分跨國公司提到,關稅的高度不確定性使他們難以制定有效的商業計劃。
EverSpin Technologies,一家電子設備及零部件的企業,表示貿易政策的持續不確定性使得公司與合作伙伴及客戶的短期和長期戰略規劃變得更加復雜,尤其是在招聘、產品戰略、資本投資、供應鏈設計以及地域擴張等關鍵決策方面。
另一部分公司擔心新的關稅政策或貿易限制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和延誤,進而對材料成本和生產流程產生負面影響。
Nurix Therapeutics,一家從事化工行業的企業,認為貿易限制所引發的供應鏈中斷和延誤可能會對材料成本和生產流程帶來不利影響。
Arts Way Manufacturing,一家工業及商用機器和計算設備行業的企業,已從部分供應商處收到未來需要承擔部分關稅費用的通知,并預計這些關稅將對其毛利潤產生一定影響。
此外,其他國家可能采取的報復性措施也將對公司的業務造成沖擊,并導致成本上升。
電子設備及零部件制造商諧波(Harmonic)披露,其部分歐洲客戶正接受當地海關部門對進口產品關稅分類的核查。由于各國進口關稅政策存在差異,若產品被重新歸類至更高稅率的關稅科目,可能導致企業運營成本上升,進而對公司財務表現造成負面影響。
總體而言,此次貿易戰在美國上市公司中引發了顯著憂慮,而中國企業通過首輪貿易摩擦的歷練已積累了一定應對經驗,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化解新一輪關稅政策帶來的沖擊。這也反映在兩國股市的走勢上,與4月2日“解放日”相比,SP500指數的最大跌幅為12.1%,而滬深300和上證指數的最大跌幅則為7.6%。
本文作者:宋雪濤、厲夢穎,來源:雪濤宏觀筆記,原文標題:《中美上市公司怎么看關稅?(國金宏觀厲夢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