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象集團到行唐雙創園,00后小伙用自媒體+商業鏈為殘疾人就業"破圈"
當多數大學生還在為實習簡歷發愁時,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劉欣永已帶領團隊干出"破圈"大事:一支由路橋工程系學生組成的助殘志愿服務隊,半年內為邢臺行唐殘疾人雙創園撬動知名企業訂單轉移,更讓"食草堂"等品牌將原屬廣州的產業鏈轉向河北!這場始于暑期打工的愛心行動,如何演變為改變殘疾人就業生態的"商業革命"?
高考后的震撼教育:白象工廠里的"隱形冠軍"
2023年夏天,剛結束高考的劉欣永走進白象集團車間,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暑期工,卻被一群特殊同事震撼——"他們裝袋速度比我快30%,流水線上的精準度讓人驚嘆。"這位00后第一次意識到,殘疾人群體中藏著未被看見的生產力金礦。
大學里的"商業助殘"實驗
考入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后,劉欣永偶然發現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的困境:雖具備不輸于正常人的生產力,卻困于訂單短缺。2024年7月,他聯合12名同學成立助殘創業服務隊,用"自媒體傳播+商業對接"雙引擎破局:
鏡頭后的故事力:拍攝殘疾人創業系列短視頻,展示殘疾人制作工藝品、刺繡的"高光時刻",單條播放量超十萬;
訂單戰的硬實力:帶著雙創園樣品三訪食草堂,用"同等品質+社會責任附加值"說服企業將部分訂單從廣州轉向河北,首批合作即帶動30名殘疾人月增收40%。
"這不是慈善,是共贏"
"他們缺的不是同情,是被看見的機會。"劉欣永算了一筆賬:雙創園皮具組良品率達98%,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服務隊現已拓展至47人,分設新媒體運營、商務對接、技能培訓三個小組,未來計劃建立殘疾人產品溯源系統,讓"自強制造"成為新賣點。
食草堂總經理牛睿儀表示:"食草堂現在每年皮包銷量在20萬件、皮具20萬件、皮鞋10萬雙。千萬級別的訂單轉移基于商業理性,雙創園團隊對細節的執著贏得了我們的信任,下一步考慮聯合開發殘疾人工匠聯名款。"
從一條短視頻到一場產業鏈重構,這群路橋系學生正在搭建另一座"橋梁"——讓殘疾人群體的勞動價值真正暢通無阻。據悉,該模式已引起河北省殘聯關注,或將推廣至更多地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