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品收藏的世界里,三藏覺得再多的知識都不過是滄海一粟,因為藏品窯口實在是太多了,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完。
人生不過百年過客,不管怎樣的悲歡離合也都不過是彈指一瞬有人執(zhí)迷于物,有人藏物寄情,也有人超然物外寵辱皆忘。境界不同而領(lǐng)悟殊異,想來也是耐人尋味。
華夏文化五千年,陶瓷更是從古至今文聞名于天下。四海內(nèi)外,皆相盡收藏。作為陶瓷收藏,三藏覺得首推則是清三代。
我們今天先來說說清一代——康熙朝,中國古陶瓷事業(yè)達至鼎峰,臧郎年唐,赫赫御窯,各種陶事,各類瓷種,莫不精通。
清康熙青花“壽”字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提起收藏提起古玩市場,近幾年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大到企業(yè)老板,小到我們平民百姓。都是有所了解的。也不知是媒體過于炒作,還是背后有人推波助瀾。
近幾年古玩瓷器市場可謂是一片熱鬧,康熙青花雖有民窯和官窯之分,但總體造詣上并無太大差距。如果一定要找區(qū)別,官窯瓷器精工細作、優(yōu)美典雅,而民窯瓷器則題材豐富,繪畫風格更為生動。
清康熙五彩海水龍紋大缸,德國科隆東亞藝術(shù)博物館
這是因為到了晚明清初時期,原先的優(yōu)質(zhì)瓷土,以及一些上等的青料都不再由官吏壟斷,而且一些優(yōu)秀的藝人也都流入民間燒造官窯瓷器,主要是因為官窯大量占用民窯燒瓷,所以康熙官窯早期風格有不書款識的時候,但是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康熙帝覺得寫了自己朝代的款識,瓷器易碎,覺得意義不好才不書款識。
但不管是何原因,這個時期開始官窯與民窯的分界變得有些模糊不清。
清康熙 仿成化斗彩洞石山茶花紋蓋罐,美國哈佛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藏
縱觀那么多傳世的康熙青花,民窯青花才是其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很多康熙民窯青花中都是不乏精美之作,如不久前康熙的一件青花團花鋸齒紋搖鈴尊拍出了300多萬的天價,而且這并非只是個例,民窯瓷器能做到如此精美的恐怕只有康熙青花了!其燒制的青花瓷質(zhì)量更是遠銷海內(nèi)外!
一,繪畫技法
康熙瓷器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因為在繪畫技法上都有不少改革和創(chuàng)新,不再像明代青花一樣涂色的傳統(tǒng)方法去勾勒花紋輪廓線。而是采用瀉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和借鑒了西洋畫的焦點透視手法,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單線平涂,這種畫法的特點讓康熙青花在青花發(fā)色上以及紋飾上都不再像明代一樣,而變成了濃重、淡雅層分分明。
康熙青花雉雞牡丹紋鳳尾尊-北京故宮藏
所謂“分水皴”就是用筆梢蘸濃淡不同的料水在胎上描繪,技術(shù)上要求高,少的三五種,而康熙瓷器最多能分八九種色階。
在瓷坯上繪畫,本就要比在紙上要更難,而康熙瓷器更是融合了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gòu)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制在瓷器上,又因分水皴筆法,在瓷器上體現(xiàn)出了濃淡、深淺多種不同的色調(diào),使我國瓷器裝飾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二,青花發(fā)色
這個時期的青花發(fā)色也是很有意思的,康熙一朝歷經(jīng)61年,但是三藏覺得應(yīng)該分早中晚時期來分辨,早期青花發(fā)色與順治青花特點很相似,呈色灰藍,個別發(fā)色欠佳,如香爐,器身紋飾往往濃重灰暗及藍黑。
清康熙青花萬“壽”字大尊-北京故宮藏
中期時由于水沉法改進為煅燒法,不再像是前期一樣使用浙料或江西、廣東青料,而改為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這種青花色料由于提練精純,在瓷器上所呈現(xiàn)出色鮮藍青翠,無漂浮感,明凈艷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與清代甚至其他各朝青花都有很大的區(qū)別,一堆瓷器放在一起,往往能一眼看出康熙瓷器,因為時代特征十分明顯。
清康熙 青花釉里紅山水圖筆筒
這個時期還呈現(xiàn)出寶石藍色的一種鮮藍,所以就有了我們經(jīng)常看到“翠毛藍”,這種青花發(fā)色。
可謂是十分賞心悅目后面也很多人用翠毛藍直接稱呼康熙時期的青花,這種青料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之分,具有極強的立體感。
康熙晚期青花的發(fā)色逐漸趨于淡雅,有的呈灰藍,有暈散現(xiàn)象;也有一些描青花的,但所占數(shù)量較小,多繪在杯、盤、碟等一些小件器物上。
清康熙 青花獸面紋蒜頭瓶 ,高41厘米、口徑6.5厘米、足徑1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香草龍紋簋式花盆,高34厘米 口徑40厘米 足徑2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麻姑獻壽紋六棱花口花盆,高31.5厘米 口部尺寸42x5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三,款識
1.官窯器
因為康熙這個時期是官搭民燒的特點,所以款識并不是只有一個固定的特點,上邊三藏有說到,康熙帝并不是很喜歡在瓷器上書自己的款識,甚至早期的時候都沒有款識,要么就是以雙圈作款,一些比較特殊的款識如“中和堂制,宮廷或御花園中的齋堂落款,不帶雙圈。
雙圈作款
開始書寫年號款是在中期,主要是青花雙圈的“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款, 通常楷書為主,為三行六字。
晚期青花有三行六字的,也有雙行六字的,雙行的往往沒有雙圈。這時期的“清”字右下的“月”下現(xiàn)一橫常豎寫,還有少量的“大清年制”四字楷書款,這種款識在顏色釉中也能常常看到。
康熙款總體的風格是,一般色澤上較為淺淡,字體清晰,瘦長,端莊工整,清秀有力,熙字寫法有“一撇三臣二筆已”之說,下半部的四點有直點和順點兩種,前者居多。字與字之間拉開距離比較大,上下不是很緊湊,頂天立地,時代特征鮮明。
2.民窯款
因為當時禁書年號的規(guī)定,所以很多民窯青花的款識比官窯要復雜,區(qū)別非常大,一般跟早期官窯一樣不書款,還有一部分是葉子款。
齋堂款往往又稱堂名款,即所居的“齋”、“堂”、“室”、“軒”,還有吉言贊頌款和花押圖記款。這些款識碗心比較少見,多數(shù)是寫在底足,畫有雙圈,無雙圈線的更是極為少見。一般有:“碧云堂制”“睢善堂制”“嗅德堂制”“拙存齋”等。
關(guān)于康熙官窯青花跟民窯青花今天暫時講到這里,希望讀者有緣讀到本文,少費錢財,多購珍品。
古董文物藝術(shù)品,這些絕大多數(shù)在以前都是皇室重寶,國家之重器。象征著江山社稷,結(jié)晶著人類智慧,窮盡人力物力而成。
今天你我有緣遇見,純粹靠金錢是做不到的,可遇而不可求是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