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M93交通之聲綜合微博@揚子晚報
今天
話題#花500撈手機沒撈到隔天定位在商場#沖上熱搜
事情發生在2025年4月,江蘇南京楊先生在釣魚時不慎將手機掉入河中,隨后花費500元請專業打撈隊搜尋未果。然而次日手機定位顯示在附近商場的二手手機回收區域,引發雙方爭議。
4月11日,江蘇南京楊先生釣魚時手機不慎落水,12日晚他撥打了一家打撈隊的電話請師傅前來打撈手機。打撈隊提出兩種收費方案,成功打撈收費1000元,失敗則收500元。潛水員現場勘查后稱河床有黏土、金屬干擾多,且水深2.2米、水流渾濁,初步搜尋無果后建議加價至2000元深入打撈,但被楊先生拒絕。
第二天楊先生發現自己手機的定位出現在附近一家商場內,里面有不少回收手機的商家。楊先生質疑打撈師傅有所隱瞞,但師傅則否認,幾家店鋪都表示沒有回收過楊先生的手機。楊先生報了警,但由于手機只是遺失,也沒有更多證據,警方沒法以盜竊來立案。
楊先生認為河道垂直岸壁難以自然沖走手機,且僅告知過一位釣魚者手機落水,暗示打撈隊嫌疑最大。打撈隊稱金屬探測器受河床干擾失效,強調收費合理且未接觸手機,并稱楊先生發帖導致公司聲譽受損、接單困難。
記者咨詢了一位通訊專家,對方表示具備防水功能的手機即便落水仍能保持定位,陷入淤泥或信號漂移的概率極低,更可能被人為移動。
此次事件引發對打撈服務收費透明度的討論,部分網友質疑“未成功仍收費”的合理性,但也有人理解專業打撈的風險成本。目前雙方均未提出進一步法律行動,手機下落仍成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