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孫越
通訊員 魏園軍 賈貝貝
近日,在中原油田天然氣處理廠輕烴站內,高達20米的巨型儲罐外壁上,一個銀黑色的“鋼鐵蜘蛛俠”正靈活地移動著。它時而停下“腳步”,用機械臂精準地除銹;時而變換角度,均勻地噴涂防腐涂料……這是中原油田首次應用擺臂機器人進行儲罐檢修的生動場景。這個身手敏捷的“高空作業能手”,僅用3天就完成了2700平方米消防水罐的全面“體檢”,效率比傳統人工提升5倍以上。
“以前這種高空作業可是讓工人們吃盡苦頭。”輕烴儲運站黨支部書記何陶鋼告訴記者,傳統檢修需要搭建腳手架或使用高空作業車,工人要系著安全帶“掛”在罐壁上作業,不僅危險,效率還低。現在有了這個能飛檐走壁的“機器人蜘蛛俠”,檢修工作變得既安全又輕松。
這個神奇的機器人有著一身“硬功夫”。它采用先進的永磁吸附技術,就像壁虎的腳掌一樣,能穩穩地“粘”在鋼制罐壁上。即便遇到焊縫、曲面這些復雜地形,也能如履平地。更厲害的是,這個重達50公斤的“小家伙”,能輕松扛起100公斤的作業設備,活脫脫一個“小身材大力士”。
在施工現場,操作人員手持遙控器,演示了機器人的“十八般武藝”:“看,按下這個鍵它就能自動除銹,那個鍵控制噴漆,還能根據罐體情況自動調整作業參數。”機器人搭載的智能傳感器就像它的“眼睛”和“皮膚”,能實時感知作業面的狀況,確保每一寸作業面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這技術真是幫了大忙!”正在現場監督的監護人員曹占玲算了一筆賬:過去這樣的檢修至少要10個工人干上1周,現在3天就能搞定,還不用擔驚受怕。更讓他滿意的是,機器人干活特別“較真”,該除銹的地方絕不馬虎,該噴漆的位置絕不遺漏,質量比人工更穩定可靠。
據悉,此次擺臂機器人的成功應用只是個開始。下一步,中原油田還計劃給機器人裝上更聰明的“大腦”,讓它能自主規劃作業路線,識別不同損傷類型,甚至實現夜間作業。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升級,該油田設備檢修正在迎來“無人化”“智能化”的新時代。
來源: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