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為何喜歡印度人卻反感華人?印度這個國家很有意思,人口多、綜合實力弱、心比天高,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一言難盡。
不管怎么看,中國都是遙遙領先的那個,好巧不巧,中國和印度人口眾多,兩者均是人口大國。
雖然印度排在人口第一位,但中國與其差距并不大,另外,兩個國家的移民人數(shù)皆不算少。
可奇怪的是,在西方國家中,印度人明顯更受歡迎,華人遭到的排斥肉眼可見。
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1. 印度移民頗受喜愛
印度人在西方國家相當受歡迎,非但沒人嘲弄,反而熱烈鼓掌,來自印度的移民屬實找到了“快樂窩”。
西方國家對印度的喜愛,絕大部分來自于文化底色,乍一看,兩者之間沒啥關系,非親非故的。
然而,不熟的外表下卻是英國百年來的影響,印度曾幾何時,是英國的殖民地,上到文化下到歷史,受到的影響很是深遠。
最明顯的莫過于語言,英語是印度人使用很廣泛的語言,印度的民族有很多,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語種多達上千種。
印度語是除了英語之外,使用最廣泛的語種,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印度人說印度語。
盡管數(shù)目已經不少了,可跟英語比起來依舊不算啥,在印度英語早已變成了通用語言。
雖說“三哥”的英語有股子咖喱味,但無障礙交流還是灑灑水的,語言通順了,歷史文化又跟英國,有著一定的“追根溯源”。
導致印度人與西方國家,天然的親近,交流無障礙,認同感也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那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尤其是貧富差距上,特別明顯。
但凡能移民的都是有錢人,去了西方憑借著“鈔能力”、高學歷以及文化歷史認同感,印度移民可迅速獲取一席之地。
彼此之間相處的很融洽,沒什么差異的存在,好似一家親般相處,從印度跟西方的相處過程中,不難看出,華人為啥不受待見了。
一方面是交流有障礙,另一方面則是文化差異太大,要知道,中國可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國外的才多少年。
差距是一定存在的,西方國家很難理解,于是代溝出現(xiàn)了,交流的不通暢,自然就形成了差異。
此外,外媒一直不遺余力的抹黑中國,傳達著錯誤的信息忽悠“自家人”,明明中國已經好起來了,甚至能跟發(fā)達國家掰手腕。
就連美國都要禮讓三分,經濟更是排行世界第二,奈何外媒打著信息差,肆無忌憚的進行“造謠”。
給外國民眾留下了貧窮、落后的印象,即便沒見過真面目的中國,也不妨礙他們討厭嬉笑。
再加上一些華人移民,素質沒眼看,愈發(fā)讓本就不太妙的名聲,雪上加霜。
白人的優(yōu)越感滿的都要溢出來了,種種因素下,西方國家對華人不是很友好,但愿意接納印度人。
2. 待遇天差地別
印度在位列人口第一大國之前,是中國坐在寶座上,不得不說,印度“造人”確實有兩把刷子。
足足15億人口,理所應當?shù)恼紦?jù)了人口大國的稱呼,勉強算是滿足了印度渴求的“大國夢”。
23年的時候,正式登上了第一的寶座,成功擠下了中國,海外的印度移民不要太多。
差不多4000萬左右,分布的國家多達兩百多個,可以說,各個氣候的地區(qū)都有著形形色色的印度人。
同樣中國移民絲毫不遜色于印度,以前移民數(shù)量很多,但印度實在是發(fā)揮穩(wěn)定,每年兩百多萬的移民,多得令人咂舌。
兩相對比下,中國確實有點黯然失色,不過,海外華人的數(shù)量還是不小的,按理來說,根據(jù)中印的國情來看,中國受教育程度普及率很可觀。
素質齊刷刷的高,在海外漂泊更能獲得好的生活,可現(xiàn)實跟想象是兩碼事,反倒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印度,活得更加滋潤。
海外華人受到的歧視、冷眼數(shù)不勝數(shù),印度人進了西方國家好似回到海里的魚。
兩者之間的職場待遇也天差地別,中國人在海外生存,不管是就任職場、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受到的為難司空見慣。
印度人卻運氣爆棚,不光身居高位,在政界也是如魚得水,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印度人在西方國家的晉升渠道不要太多,輕松拿下年入百萬的高管職位。
收入水漲船高,甚至比一些白人都要混的風生水起,典型的反客為主了,好比硅谷,簡直就是印度人的快樂天堂。
高管、領導的印度人比比皆是,都快變成印度“老家”了,政界隨處可見的印度人坐在實權位置上。
即便不是純血印度人,也是印度裔,那叫一個百花齊放,哈里斯便是印度裔,身為女性不光擔任副總統(tǒng),還跟特朗普打的昏天黑地,只為競爭總統(tǒng)職位。
如果是華人的話,想達到哈里斯這樣的成就,恐怕只能枕頭墊高點了,當然,也不是沒有一兩個人才,走到政壇巔峰。
可通常都是背鍋俠的主線內容,譬如黃一瀚,純粹靠著反華才身居高位,結果一出事,他先祭天。
反觀印度裔,不是在當別國的總統(tǒng),就是在競爭總統(tǒng)的路上,因此印度人比華人顯然更受西方國家歡迎。
3. “鳩占鵲巢”?
其實印度人在海外混得有滋有味,還有一個秘訣,那就是團結,假如一個印度人就職一家公司,那么接下來,這個公司的印度人就肉眼可見的多了起來。
所以硅谷才會變成“印度窩”,但話說回來,要是沒真本事,硅谷也不要啊,一旦一個行業(yè)對印度人打開了門,那么無數(shù)印度人都會涌進來。
而印度人的團結體現(xiàn)在大家庭上,也就是說,只要家里有一個出息的,那么這個人才的所有資源和金錢,都是共享的,幫助整個大家庭向上走,從而實現(xiàn)家族“產業(yè)”。
這也是為啥印度人執(zhí)著于崗位世襲制了,確實很有“家庭”觀念,所以這樣的操作下,印度人在西方國家野蠻生長,奮斗的很成功。
不管哪個國家,只要印度人去了,這個國家的印度人,就會悄咪咪的飛快增長。
像極了占別人窩的鳩,奈何西方國家卻不反感,還很歡迎,印度人怎么不算是天賦異稟呢?
信息來源:
時代周報-2024-09-16——《一年近200萬,印度人正在涌入加拿大》
經濟觀察報-2024-12-03——《以全球應對全球:印度裔人才在全球政界的崛起》
澎湃新聞-2023-04-15——《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的未來將如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