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是很享受學習的。
因為這群人的認知模式、情緒反應和行為策略跟普通人有著本質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遇到挑戰不會輕易退縮,反而將其視為成長的機會,甚至很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
相信努力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而且更關注過程,即使暫時失敗了,也能從中學到經驗,保持學習的熱情。
愿意投入學習,堅信每一次嘗試都在重塑大腦。擁有這種認知,本身就能帶來成就感。
犯錯時,普通人認為自己能力不足,甚至自暴自棄地想“我天生不擅長這個”,但這幫人會歸因于方法或努力不足,從而主動調整學習方式。這種歸因方式,讓其將錯誤視為有用的反饋,而非自我否定。
具備更強的元認知能力,能夠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斷優化策略。例如,遇到問題時他們會說:“這道題很難,但是如果我分解步驟,也許能解決?!笨疾盍怂麄儠耄骸霸瓉磉@些知識點我還沒吃透呀,要重點抓一抓才行。”
研究發現,父母的語言會影響孩子的神經連接,進而影響其認知和情緒發展。腦科學家洪蘭教授也多次說過:“語言是可以改變大腦的。”
所以,要想小朋友享受學習,記得要經常跟他說這5句話,不斷強化成長型思維:
1.“你剛才試了3種方法解這道題。老實說,媽媽都有些佩服你的這種鉆研勁兒。”
吹彩虹屁,要吹到點子上。當家長聚焦努力的過程,娃就會把注意力從天賦拉到行動上,不斷地拓張展自己的能力范疇。
2.“你不是不擅長數學,只是還沒有找到好的方法”。
“現在不會背這篇課文?沒關系,只是讀得不夠熟練而已。來,我們分段讀,背完一段再到下一段”……
引入“尚未”的概念,暗示一切皆可突破,讓娃逐漸產生這樣的意識:能力是能通過不斷學習,而不斷變強的。
3.“昨天你算錯5道題,今天只錯3道,這就是進步!”
一個小火苗,用扇子不斷地去煽它,火就會越煽越盛。孩子小有進步時,學會放大它,他就能看見自己的成長軌跡,產生“我能行”的信念。
4.“寶貝,你剛才把‘6+7’算成12了,對嗎?沒關系,錯誤也有價值的,它告訴我們下一步該學什么。你看,現在我們知道需要多練習‘湊十法’?!?/p>
錯誤不是終點,是路標。它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點,薄弱點在哪里。查缺補漏的過程,也是不斷思考、不停優化學習的過程。
5.“剛才騎自行車摔倒了,褲子都蹭臟了,但馬上站起來接著騎,媽媽發現你一點都沒害怕!”
真誠是必殺技??吹胶⒆幼龅貌诲e的地方,不煽情,陳述事實就有無窮力量。因為當孩子感受你對他的肯定,他就有能量向上生長。
語言是有魔力的,當你好好說話,讓孩子感受你的愛和認可,他就會形成“挑戰 → 努力 → 學習 → 進步 → 成就感滿滿→ 愿意接受新挑戰”的循環。這種思維模式,會讓他把學習看作一場充滿發現的旅程,而不是對能力的審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