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當前,舒城縣棠樹鄉種植的油菜陸續進入成熟期,一臺臺油菜收割機忙碌著收割油菜,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熱鬧的豐收景象。5月10日上午,舒城縣農業農村局組織測產驗收人員對舒城縣棠樹鄉洪院村高產創建油菜示范片進行大田實收測產。
走進棠樹鄉洪院村,昔日金色的花海變成了近日豐收畫卷。一串串飽滿的菜籽壓在枝頭,帶來沉甸甸的喜悅。農技人員詳細記錄了收割過程中每一項關鍵指標,實測油菜產量,為下一步優化油菜種植主推品種、深化技術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看到這金黃的油菜籽,雖然我沒有像他們那樣的測量數據,但根據自身的經驗和油菜長勢來看,今年我種植的1800畝油菜田現已成熟收割,應該能收獲不少。油菜收割結束后,就要開始水稻移栽,我們現在采用稻油水旱輪作模式,不僅提高了稻田利用率,還能持續改善土壤肥力,讓我們心里有了底氣。準備下半年還繼續種植。”舒城縣棠樹鄉保年家庭農場負責人金士權講道。
近年來,棠樹鄉緊緊圍繞“農旅結合、以旅興農、以農促旅”的發展理念,積極整合資源,全面整治閑置土地、撂荒土地,充分發揮油菜規模種植優勢,大力推廣“油菜+水稻”輪作模式,以油菜花期帶動鄉村旅游發展,以農作物輪作增加群眾收入,助推鄉村振興。
“我鄉大力推廣油菜全程機械化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促進油菜輕簡化栽培,同時通過適期早播、合理增密、配方施肥、精細化管理等手段,提升油菜大面積種植的單產潛力,進而提高油菜的產量和品質。”棠樹鄉農業農村中心主任張德清講道。
據悉,截至目前,棠樹鄉共種植油菜面積達2萬余畝,經現場機收測產,每畝可收獲油菜籽400斤左右,油菜畝產較上年增加15%左右。同時,相較于傳統種植技術,油菜飛播、機械直播、油菜寬壟間距機械化壟作壟收等技術,既減少了勞動力的投入,又更加精準高效,極大助推油菜生產節本增效。
下一步,棠樹鄉將根據油菜單產實測數據,優化主推品種、強化關鍵主推技術應用,最大限度挖掘單品種增產潛力和作物輪作優勢,顯著提高大面積單產水平,全力保障夏收夏種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加強技術指導服務,搶抓農時加快油菜收割進度,確保顆粒歸倉。(王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