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孟加拉國與巴基斯坦在達卡舉行了15年來首次外交部長級會談,標志著兩國關系解凍的重要一步。在中國推動下,這一歷史性接觸引發了南亞地緣政治的波瀾,尤其是印度對此表現出的強烈不安。究竟是什么讓印度如此“坐立不安”?
1971年的孟加拉國解放戰爭是兩國關系的“痛點”。當時,東巴基斯坦在印度支持下脫離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國,戰爭導致約300萬人死亡,暴行指控至今未解。孟加拉國要求巴基斯坦為戰爭暴行道歉并賠償45.2億美元,巴基斯坦則承認“懸而未決的問題”,但未明確承諾。
過去半個世紀,兩國關系冷淡,尤其在孟加拉國前總理謝赫·哈西娜執政期間(2009-2024),她強調戰爭罪審判并與印度結盟,使關系雪上加霜。2024年8月哈西娜因國內動蕩逃往印度,臨時政府領導人穆罕默德·尤努斯采取“對所有人友好”的外交政策,為和解打開了大門。
中國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作為孟加拉國“一帶一路”倡議和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的伙伴,中國鼓勵三方合作,推動區域穩定。2024年8月以來,兩國貿易激增27%,目標一年內達到30億美元。孟加拉國放寬簽證限制、開通直航并取消對巴基斯坦商品的嚴格檢查,巴基斯坦則批準低成本航空運營并免除孟加拉國旅客簽證費。
軍事合作也顯著升溫。2025年1月,孟加拉國代表團訪問巴基斯坦,討論聯合演習和武器貿易,孟加拉國訂購了大量彈藥并有意購買中巴聯合研發的JF-17戰機。兩國海軍還在“阿曼2025”演習中首次合作,標志著戰略關系的深化。
孟加拉國與巴基斯坦的走近讓印度感到威脅。印度不僅是1971年孟加拉國獨立的關鍵支持者,也是哈西娜的親密盟友。兩國關系升溫可能削弱印度在南亞的影響力,尤其是對連接印度東北部的西里古里走廊的控制。印度擔心巴基斯坦情報機構(ISI)可能通過孟加拉國向東北部叛亂團體輸送武器,加劇安全威脅。
此外,孟加拉國國內反印度情緒高漲,2024年的“印度出局”運動和對哈西娜引渡的要求進一步惡化了雙邊關系。印度雖向孟加拉國提供了78.62億美元的信貸,但近期終止了貨物轉運設施,顯示出不滿情緒。
挑戰與前景
盡管取得進展,孟加拉國對戰爭賠償和道歉的要求仍未得到滿足,國內部分民眾反對“無問責和解”。同時,孟加拉國對印度的經濟依賴和共同反恐目標可能限制其向巴基斯坦的靠攏。有關巴基斯坦情報機構支持政變的傳聞也為軍事合作蒙上陰影。
對中國而言,這一和解可能增強其在南亞的影響力,形成令印度警惕的“中-巴-孟”三角關系。然而,1971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和印度的安全關切可能限制這一聯盟的深度。
結語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的關系重啟,體現了歷史和解與地緣政治現實的復雜交織。在中國助力下,兩國通過外交、經濟和軍事合作邁向新階段,但印度的謹慎反應和未解的歷史恩怨為未來蒙上不確定性。南亞的這一動態變化,不僅考驗雙方和解的誠意,也將重塑區域權力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