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大學主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人才培訓資助項目“昆曲藝術數字化設計與創作人才培訓”成果展開幕式,日前在豫園商城華寶樓“蘭亭敘”舉行。該項目面向全國選拔31位學員開展集中培訓,歷時半年創作,在多個特色展區展示了百余件作品,呈現出昆曲與數字技術融合的多樣化成果。
身著女帔、眉目如畫的“杜麗娘”靜靜佇立,裙袂輕揚、神采動人,但她并非真實的演員,而是以3D方式躍然眼前的數字昆曲人物形象——由昆曲表演藝術家單雯在《牡丹亭》中飾演的杜麗娘,經由數字建模與動畫技術,在虛實之中與觀眾“深情相望”。
據悉,這次項目培訓的內容涵蓋昆曲藝術理論、戲畫、服飾、音樂、傳播及其與動作捕捉、三維掃描、AI影像生成、數字影像合成等前沿技術的融合實踐,致力于構建昆曲藝術的數字影像資產庫,培養“昆曲+科技”的復合型人才,進而為昆曲藝術的傳承打造一套行之有效、行穩致遠的高科技體系。
展覽現場
開幕儀式由項目主持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教授祝明杰主持。上海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倪瑜宣布本次展覽開幕。上海大學科研管理部人文社科處副處長金橋表示,上海大學始終秉持“傳承與創新并重”的理念,在藝術與科技的交叉領域不斷探索,著重打造“藝術技術”高地。
上海電影學院院長何小青說,本次展覽不僅是項目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昆曲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探索的新起點。上海電影學院將繼續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數字化創新,助力中華優秀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持久生命力。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主席、著名導演滕俊杰說,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需要堅持“藝術為本,技術為用”的原則,通過數字手段留存與再現當代昆曲表演藝術家的神采,無疑為昆曲藝術在未來的傳承開拓了新的路徑。
在展區里,觀眾可通過肢體動作與“生”“旦”“丑”等行當角色實時互動,數字皮影隨人而動、應勢而變,人與影、虛與實在互動中交融碰撞。展覽還特別設置了“動態戲畫”展區,傳統戲畫作品借助數字動畫技術實現了從靜態圖像到動態立體圖像的躍遷,以此吸引更多年輕人以“看動畫”的方式重新發現昆曲、熱愛昆曲。
原標題:《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這群“數字昆曲人”亮相上海》
欄目編輯:王蕾 圖片來源:上海電影學院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