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藏書自古有之,藏書愛好者也大有人在,藏書活動一直未曾間斷。在古代,家藏萬貫不如詩書千卷,可見古時候對藏書之人地位之尊可見一斑??v覽其發展軌跡,蓋肇始于春秋,起步于唐、宋,興盛于明,熾盛于淸,而式微于上世紀四十年前。而當今藏書愛好者越來越少,而四十年前,藏書之毀并未盡,且乃硬傷,尚可冀復原。但是今時,藏書文化卻在自行消減,消減的原因來自于眾多方面,作者將之歸結為如下九點,以期就正方家。
一、內部文化的斷層
毋庸避諱,中國文化在上個世紀是有過斷層的,人們在一系列轟轟烈烈的活動中,讓中國文化元氣大傷。一個國家的文化元氣一旦受到嚴重打擊,要想完全復原,是很耗時耗力的事情。物質可以一夜蜃富,但是文化最少是三代人的事情。文化元氣的損傷,和讀書之減少是有很大關系的。讀書尚且減少,遑論藏書。
二、功用減弱
古時,看一個人的學問多寡,有時不只是看資質的賢愚,還要看讀到書的多少,歷史上的大學問家,很多都有著讀過大量藏書的經歷。清代藏書家張金吾就對此有過精僻的論述:“人有愚智賢不肖之異,學不學之所致也。然欲致力于學者,必先讀書,欲讀書者,必先藏書,藏書者誦讀之資,而學問之本也?!辈貢鴮τ谧鰧W問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古人藏書,還有著增長學問等實際功用,藏書之家自然是不在少數。
現今,一般讀書人對書籍的需要,書籍市場上幾乎全部都能提供,而且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的輕易獲取到,所以書籍收藏的實際功用對他們而言,減弱了很多。這也是導致藏書之家減少的一個因素。
三、主體向文化精英的轉變
現今社會,藏書行為的意義于一般讀書人已經不是太大了,但是對于文化精英們來說,藏書卻是必不可少的。原因一是他們要時時看書,對于書的依賴程度很大,所以大多會藏書,可以便于翻閱。二是他們大多對于書籍有自己獨特的精神依賴,有著常人無法想象的深厚感情,所以他們幾乎都會選擇藏書。三是對于紙版書的鐘愛,很多人都有著深深的“書香”情節,讀電子版的書和紙質的書感覺完全不一樣,這也是他們藏書的原因之一。
而對于一般人來說,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無暇讀書。比之于文化精英,一般群眾對于書本的依賴程度十分小,藏書無用。
四、心態的改變
古時,藏書家往往“以獨得為可矜,以公諸世為失策?!焙芏嗨饺瞬貢野巡貢曌魉饺素敭a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炫耀家族富貴和興旺的重要資本,故對外多秘而不宣或者宣而不外示。明代寧波天一閣范氏藏書就是一個典型。范氏族人制定了嚴密的族規,書籍決不示外人,新奇的古籍能使藏家得到一種心理的滿足,又擁有一份炫耀的資本。
然而現今之世,書箱秘而不宣,以供自己享用的現象被打破了?,F今圖書之多,叫人們目不暇接,涵蓋各種圖書、各種版本。單獨一本書對于讀書人的吸引力不會過大,因為他們有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書籍,就算一本缺失,也往往會有互補品。這也是藏書減少的原因。
五、現代圖書館的沖擊
現代圖書館,多乃官辦,搜羅圖書不計成本,并且名譽所歸,接受了大量的捐贈。單以上海圖書館為例,其藏書有5000余萬冊,天下藏書家,誰能及其一角。
其他各地的圖書館,也都館藏頗豐,現在的讀書人,不必花大價錢、大精力去藏書,平時的書在書市上完全可以購買的到,若是心癢秘本秘籍,也可以去圖書館一飽為快,現在圖書館還提供網上電子傳送,例如筆者就曾想一閱民國元年期刊《武德》報,苦求無蹤,在國家圖書館只花了十元就買到了電子版??梢哉f,現代的圖書館為大家閱覽圖書提供了極大地方便。這是間接地對私人藏書起到了擠壓的作用。
六、古董的升值
現在很多藏書家都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好書藏不到手,藏到手的又沒有什么價值。隨著收藏熱的大時代環境,很多藏書家想要搜羅好書,往往要面對很大的經濟壓力?,F在市場上,古書的價格屢創奇髙,此原因導致了很多的藏書都是當作文物來藏的,而不是當作書來藏。在這種大環境下,書也不是一般藏書家能藏得起的,這也是藏書的困境之一。
七、網絡傕患時代的沖擊
網絡時代帶來了信息董的大爆炸,我們面對著無窮無盡的閱讀通道,卻往往會不知所之。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大量訊息,使我們無法取舍。而且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進步,書籍中的情報含量越來越少,使用率變得很小。不止如此,網絡時代還深刻的改變了人們的行為習慣。人們變得很難靜下心來讀—本有歷史沉淀的好書。年輕人的閱讀習慣漸漸改變,碎片化、淺層次的閱讀較為流行。在這種現狀下,藏書行為的減少,不足怪。
八、電子書籍的沖擊
電子書對紙質書的沖擊非常厲害,電子書籍收藏十分方便,并且優點很多,中國古代最大的官修書之一《四庫全書》,做成電子版本,就是一張小光盤而巳,并且檢索等極其方便,還有就是其價格低廉,可以無限復制等。淸朝髙爾儼的《古處堂集》,淸刻本要12萬,而筆者在網上下載的內容一模一樣的電子版,毋費分文。電子書的攜帶方便、閱讀方便、保存方便、價格低廉等優點,對于傳統紙質書的沖擊非常大。我們現在也可以窺見,將來的閱讀模式,終究是電子書的天下。
九、藏書家能力的減弱
現代藏書人能力的減弱,是一個繞不開的的話題。這其中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選書訪書能力的減弱,古時選書訪書是有完備系統的,如鄭樵訪書八法、祁氏購書三術等。但是此系統現在幾乎失傳,一般的藏書人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來選擇。還有就是現在的書籍量暴增,“好書”太多,此情況下,選書者也往往就顯得能力變弱了。另一方面是“養書”能力的減弱,書買來后,不是藏起來就算藏書的,藏書還要進行日常的編排、維護,對水、火、蟲、霉的防范等,可謂繁瑣異常。這無疑為藏書家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綜上所述,當代私人藏書的困境,是有多層次原因的。在這些原因當中,大的時代因素和不可抗拒的因素是我們無能為力的,但那些可以通過人力彌補的因素,我們應當有深刻的認識并著力彌補。中華的藏書文化,應當在我們手中能得以保存,并傳承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