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3日電(記者 左雨晴) 5月12日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記者13日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應急管理部召開的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產領域重要國家標準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近期發布了《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規則》《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通用規范》2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應急避難場所通用技術要求》《應急避難場所管護使用規范》《鄉村應急避難場所設計規范》3項推薦性國家標準。
據應急管理部政策法規司安全生產監察專員林冰介紹,本次發布的5項國家標準,踐行“防風險、保安全、護民生”的核心理念,重點聚焦消防安全、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將助力有關方面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
13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應急管理部召開的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產領域重要國家標準專題新聞發布會。 左雨晴 攝
其中,《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規則》強制性國家標準,建立了火災隱患分級判定體系,通過量化指標和動態評估模型,實現隱患早識別、早預警,筑牢消防安全防線。
《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通用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系統構建了覆蓋生產、儲存、經營全流程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將推動企業安全管理從“被動整改”向“主動防控”轉型。
《應急避難場所通用技術要求》《應急避難場所管護使用規范》《鄉村應急避難場所設計規范》3項推薦性國家標準,規范了場所規劃、設計、管護、使用等全生命周期技術要求,將有效提升全社會應急避難能力水平,確保災害發生時人民群眾能夠“有地可避、有序可循”。
針對此次修訂發布的《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規則》,國家消防救援局政策法規司一級指揮長魯云龍指出,該標準在總結2017版標準實施經驗基礎上,全面吸取火災事故教訓,增加了重大火災隱患的直接判定要素,增強了標準的適用性。
在吸取火災事故教訓方面,《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規則》將近年來引發重特大火災事故的直接或間接致災因素納入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要素。例如,人員密集場所違規設置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廠房或倉庫,多產權建筑、多業態混合生產經營場所消防安全責任不清,疏散樓梯間的地上與地下部分未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住宅建筑架空層違規停放電動自行車等。
魯云龍強調,重大火災隱患判定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切身利益。新版標準的執行需要注意區分重大火災隱患與一般火災隱患可能導致后果的差異,準確理解和適用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規則,力求判定結論科學合理,通過主動前移火災防控關口,筑牢消防安全底線。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司長劉洪生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將進一步強化安全標準筑底線作用,持續推動相關國家標準研制和宣貫實施,為更好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標準化工作力量。(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