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這次中美之間的會談,和2018年中美第一次貿易戰時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那就是這次中國談判桌上擺的不是采購清單,而是關稅計算器。
更大的不同于心態問題,2018年帶著采購訂單赴美的謙和姿態,在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之下,中國官員遠赴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準備花錢買平安。然而美國依舊是撕毀了貿易協議。
那這一次中美之間的會談進行的這么順利,是否也意味著美國在后期依舊會反悔?中國是否留有足夠的反制手段?
關稅戰里的"對等"博弈
中美和美國發布聯合聲明之后,不到24個小時,特朗普在面對媒體采訪的時候說到:中國和美國的關系全面重啟,對中國的關稅不會回到145%的水平。同時他還提到,特朗普在關稅政策之中無意傷害中國,而是希望中國應該向美國開放。
這正應了偉人那句話,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和澤和平亡。
回想2018年中美第一次貿易戰時,中國被美國的關稅打的措手不及,在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之下,中國代表前往美國談判。但是一輪輪談判下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和訛詐絲毫沒有減少。
經過了幾年的準備,這一次中國不再選擇妥協,那么讓步就是美國了。
這場始于2018年的關稅拉鋸戰,在2025年5月迎來轉折——美方將145%的峰值關稅腰斬至30%,中方同步將125%報復性關稅調至10%。這種"你砍一刀我削一斧"的精準操作,讓華爾街的交易員們戲稱這是"史上最嚴苛的關稅對表"。
甚至有媒體爆出,在談判現場,中方代表要求美方必須同步公布每項關稅調整的生效時間表,精確到小時。
當美國試圖在半導體領域保留10%附加稅時,中國立即在稀土出口配額上增加對應限制條款。
截止到5月13日之前,中國商務部向中國民眾回應了最關心的問題,中國并未對出口美國的稀土放松管制。
市場反應印證了這場對等較量的威力。聯合聲明發布后,香港恒生指數2小時內暴漲2.98%,連美國道瓊斯指數都罕見地單日跳漲4.4%。
特朗普的"選擇題"
"白宮現在就像被裝進中國制造的俄羅斯套娃。"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的比喻揭開了最尖銳的矛盾。
對現在的中國來說,并不害怕特朗普政府在以后的時間里再次臨時反悔,因為關稅是對生效的,美國選擇反悔,中國也會繼續對美國商品加征對等關稅。
這種"鏡像戰術"在實戰中屢試不爽。
中國已經對美國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甚至就連美國的貿易代表在面對媒體記者提問的時候,也直言不諱的說到:中方談判人員很強硬。
其實換個角度來理解,中國并不害怕美國反悔,因為雖然會談結束,中美發表了聯合聲明,但是中國仍有底牌。
對美國來說就不一樣了,當關稅取消之后,特朗普政府團隊只能接受,并無其他牌可以打了。
甚至就連印度企圖攪亂亞太局勢,擾亂中國一帶一路鐵路運輸線的計劃都宣告失敗了。
更加可以確定的是,在接下來的貿易談判中,會以中國作為主導。
確定性時代的"攻守易形"
正如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所說:"中國把每項條款都變成多米諾骨牌,特朗普已不敢輕易推倒第一塊。"
這場博弈改寫了全球貿易規則。中國用"對等原則"撕碎了美國的"例外主義"幻覺——當美方試圖保留10%基準關稅時,中方立即在稀土出口配額上實施同等限制。
這種"以規則對規則"的策略,迫使美國企業罕見地集體游說政府:"請把關稅穩定在可預測區間!"連世貿組織總干事都承認:"日內瓦協議重新定義了公平貿易的標尺。"
但真正的震撼彈藏在聯合聲明的附件里:中美同意建立"關稅自動觸發機制"。若任何一方擅自調整稅率,系統將自動激活對等反制——這意味著特朗普擅長的"推特突襲"戰術被徹底鎖死。現在不是中國要跟著美國節奏走,而是美國必須學會在確定性框架里跳舞。
這場博弈不僅是關稅數字的較量,更是兩種思維模式的碰撞——一邊是精密的確定性工程,一邊是混亂的機會主義。現在,壓力來到了特朗普這邊:他能否在"美國優先"與"全球規則"之間找到新平衡?答案或許藏在上海港那些半滿的集裝箱里,那里裝著中國留給世界的懸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